生肖邮票每逢新春佳节发行,不仅符合中国老百姓的传统习惯,而且为每年的春节增添了喜庆气氛,广受群众的欢迎。拜读了2008年11月11日《中国集邮报》第四版发表的徐铭强先生的《期盼生肖邮票“全家福”早日面世》的文章,笔者认为作者所提建议的出发点和初衷是好的,但是,仔细分析,所谓发行生肖邮票“全家福”的建议并非良策。对这一建议,笔者持不同意见,理由如下:
一、发行“全家福”有再版重印之嫌
所谓“全家福”,顾名思义,就是把我国邮政从1980年开始发行的T46《庚申年》“金猴”邮票一直到2009年发行的“己丑年”三轮生肖邮票,全部改换面值后,原封不动“照搬”、重新缩印于一个或多个邮局全张上,类似“全家福”照片似的“大集合”。虽然前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建议是把“全家福”邮票的面值改为“平信邮资已付”形式,但如果原邮票主图、票幅、印刷版式均不改变的话,这三轮生肖邮票就有再版重印之嫌。特别是对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金猴”等高价值的稀缺品种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设计风格不同,“全家福”邮局全张难出精品
综观我国历时30年来发行的生肖邮票,其设计风格、印刷版别、制作工艺、邮票票幅以及每套邮票的枚数构成都不相同,如果硬要把它们搬到一个(或者多个)邮局全张上,那么,每枚邮局全张票的排列形式、底色运用和设计风格根本无法统一。因此,这样的“全家福”恐怕难以设计出精品。
三、第三轮发行尚未结束,“全家福”难以圆满
众所周知,我国第三轮生肖邮票的发行,始于2003年,十二枚生肖邮票全部发行完毕,需要到2014年,而2009年的“己丑年”邮票只是第三轮的第7套。如果按照徐先生在文章中的建议:于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典的时候就发行三轮生肖邮票大集合的“全家福”,那么,后面还有5年的生肖邮票怎么办?
四、生肖邮票应该常出常新,不吃“剩饭”
我赞同前文作者在文章中所说的,我国是生肖文化的诞生地,理应在生肖邮票的发行上推陈出新,利用生肖邮票来宣传中国的生肖文化。但是,我不赞成因为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蒙古)发行了生肖邮票“全家福”,我们就去步其后尘。相反,正因为我们是生肖文化诞生地,所以我们要独树一帜,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生肖邮票来,而不是跟在他们后面跑。否则就好比是吃“剩饭”,反而会失去新意。
综上所述,在所有题材的邮票中,生肖邮票是最受群众(不仅是集邮者)欢迎的品种。群众对生肖邮票的期望值也很高。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邮票发行决策部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我国生肖邮票的设计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