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又快到新邮预订了。作为一个订了将近20年新邮的普通邮人,对每年的新邮预订工作有几点意见和想法,想借贵报一吐为快。
一、希望每年年末的新邮预订日能固定下来,形成传统。2008年的新邮预订就让集邮者很是不爽。千呼万唤,跚跚来迟,倒像是搞突然袭击,却又戛然而止,让很多邮人错过了新邮预订。集邮事业的发展光靠控制发行量、过期上缴销毁、提高邮票的设计和印制水平是远远不够的。邮政部门要树立真正为集邮者服务的理念,把原则、惯例形成制度钡范下来。
二、向集邮者赠送次年的新邮发行计划(即宣传折)。考虑到预订的有效期,应在预订起始日之前送到集邮者手中。可以像邮寄赠送版一样全国统一分发,也可由各邮政支局按登记名册以公事封的形式分发到户。后者更为可行,实行起来也不难。这样做归结起来有五大好处:1.便于集邮者及时了解次年新邮的发行计划。2提醒集邮者做好预订准备工作。3.有利于公众发现新邮的图稿错漏及不当,方便发行部门及时作出纠正和补充。4.每年的新邮宣传折将形成系列,成为集邮者手中的另一道风景。5树立中国邮政全心全意服务大众的良好形象。
三、邮票版式要充分考虑集邮者的收藏爱好和用邮者的使用需要。做到简洁方便,避免华而不实、包装过度。一些异形邮票、异形尺孔邮票不方便分撕,设计者只图标新立异,而不考虑实际使用,花哨但不实用。
四、取消“JT”之分。如今“纪票特发”成为开拓纪念邮票设计思路的一种创新。我们对“T”票的认识观念不同了,只是几十年的习惯突然改变让邮人感到别扭。拿《横河壶口瀑布》小型张来说,不知情的有谁能认出这套邮票是为纪念“十六大”而发行的呢?那么“特票纪发”不也顺理成章?《颐和园》是不是可以把票名改成“纪念颐和园建园xx周年”?笔者认为,如今“JT”票的区别已经淡化了。索性可以酌情考虑把这个符号去掉,不就没有束缚了吗? 以上观点,仅供集邮者和发行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