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2008年《钱币》报博览会特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2008”,在中国人的民族记忆中,从年初到年中,中国在全世界瞩目的眼球下一次又一次的承受着打击,或者是人为的,或者是大自然赋予的。北京奥运会拨开云雾见天日,暖风阵阵也渐渐消弭了我们心中的些微寒意,然后是震动世界的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真好。 2008,对于中国钱币文化,又是收获累累的一年。钱币文化的内在巨大张力开始得到显现。正是2008奥运年,我们比以往更加关注钱币文化的无形文化资产,而不再仅仅狭隘地盘算能赚多少多少钱,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是奥运系列币章圆满发行后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无形文化资产,从纪念币上的文化元素,到外包装追求古典样式,从钱币营销更加注重民族情结的调动,乃至官方到民间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博览会、拍卖会、研讨会,中国金币的品牌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喊口号表姿态,而是实实在在地贯彻到钱币文化发展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细节,就在不久前,中国金币总公司开始了向中学生传播金币文化的系列活动,一位编辑笑着问我,“我们是不是该考虑开设一个学生专版?”。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一切都在变,钱币文化的面貌也在悄悄地改变。前几年曾经有人不无担心地说,现代钱币会不会被时代淘汰,人人都在追逐时尚和潮流的时候,钱币文化却原地不动,故步自封,满足于自己的小圈子小情调。在2008年的今天,这种担忧早就已经被秋风吹散了。 《钱币》一直是钱币文化这块麦田的守望者,星移斗转,白驹过隙,我们始终如一个在风雨中兀立不动的麦田守望者,用我们饱含深情的双眸,倾注着对这份事业真挚的爱与无尽的期待;我们用铅墨,用曾经的一盏盏星夜灯光,记录着它的每一个点滴与足迹,见证着它的每一步艰辛与辉煌。那些记忆的瞬间与往事的碎片,还有每一位读者的来信话语,如同蒙太奇镜头般在我们的脑海闪现。再回首,面对所有的挫折困苦,是所有《钱币》的读者和支持者让我们学会了经历,懂得了珍惜;学会了付出,懂得了责任。一位读者来信里充满感情地告诉我们,“我很喜欢读《钱币》,因为从你们这里,我能感受到你们一直在与我同行,有一个宁静而淡泊的港湾在随时等候着我心灵的小憩,为我指点迷津”。这位读者一定是位诗人,多美的语言,感谢您!感谢所有的你们! 2009的新年钟声已经渐渐传来,作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无论是我们还是你们,我们在守望,更是美好的期盼。钱币文化的明天,将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