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珍档秘史——上海图书馆藏盛宣怀档案展”开幕。此次展览,主办方精选了以往未面世过、又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贵原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盛档”所涉及的范围,为观众展现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风物流变。其中,镇江湖北煤铁分局李恭寿致盛宣怀信函格外引人注目:信封背面贴有3枚大龙邮票一分银,并盖有“1881年1月21日”镇江海关邮戳,是罕见的早期大龙邮票实寄封。
作为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在中国的邮政史上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经过暴炒后的大龙邮票价格出现了下滑,但是大龙实寄封却由于其数量非常珍罕,价格依然保持坚挺。
据大龙邮票专家黄建斌编写的《大龙信封存世考初稿》、《大龙信封补遗》中的统计,贴有大龙邮票的信封292枚,明信片4枚,其总数估计在400枚左右。寄出的实寄封以京、津、沪、烟台、牛庄、镇江6地较多,九江、宜昌两地只有个别记录,汉口、宁波、芜湖、温州只有少量信销旧票存世。著名集邮家赵人龙先生曾撰文介绍,到1998年春,又陆续发现4件,在1999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又有两枚新的大龙实寄封出现。
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来看,能够拍出高价的还是有着非常重要邮政史价值的拍品,在北京诚轩去年的拍卖会上,1900年广西梧州寄德国巴登大龙封,成交价达到了79200元。贴大龙邮票三枚全,其中3分银、5分银带左边纸,另贴慈禧寿辰纪念再版大字短距邮票2分/2分银四方连、10分/9分银一枚,伦敦版蟠龙邮票1分、4分、5分、10分各一枚,销梧州7月14日中英文日戳,另贴香港加盖改值邮票50分一枚,盖“I.P.O.”有框骑缝戳,另盖香港7月16日转口戳,封背有德国利希腾塔尔(Lichten-thal)8月15日到达戳及巴登(BADEN)同日投递戳,收信人为莫斯(MAUS),此封为集邮家鲍.P·霍克(Paul P Hock)旧藏,收录于黄建斌先生《大龙信封存世考》一书第573页。
从这类实寄封中的高价成交,我们可以看到大龙实寄封收藏投资中的三大要素:首先就是要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枚1900年广西梧州寄德国巴登大龙封,是著名的莫斯封之一。所谓“莫斯封”,就是清末从中国寄给德国莫斯(JuliusMaus)收的信封。在大龙实寄封中还有“华必乐封”等,这些都能引起藏家的巨大兴趣。
其次,大龙实寄封一定要流传有序。这枚寄往德国的实寄封来自于著名集邮家霍克的收藏。霍克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大龙邮票专家,其华邮专集不仅涵盖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邮品,且多为精品。1983年10月19日瑞士苏黎士佳士得公司旗下Robson Lowe公司举办霍克(Paul Hock)珍藏之华邮专集拍卖。在今年瑞士戴维·菲尔曼公司(David FeldmanSA)举办的2008年秋季拍卖会上,大龙阔边黄5分银九连票实寄封,以116.50万欧元成交。而这件实寄封就曾是著名集邮家贝克曼夫妇的旧藏。
最后,大龙实寄封最好能有著录。从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来看,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大龙实寄封,基本上都被权威书籍所著录,而遍历相关书籍,主要有《大龙信封存世考初稿》、《大龙信封补遗》,以及《中国海关邮政及其前史》、《中国海关邮政史》、《大龙邮票封戳选辑》等等。
此次盛宣怀档案出现的大龙实寄封提醒我们:在目前已经发现的之外,可能还会有大龙实寄封出现,对于这些新出现的实寄封,虽然不可能从著录书籍上寻找到它的身影,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知名度和流传等方面对其研究判断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