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l月28日出版的《中国集邮报》看到记者写的《2009年邮资票品预订发行办法》报道有不少感想,令人高兴的有这么两点:
一是邮政部门对新邮预订工作比较重视,在预订工作启动前详细制定了预订办法、起止日期、品种限额等内容张榜公布,使众多阅读邮报的人知道情况、心里有数,以便早做准备及时办理,免得误了期限。
二是对新邮预订的品种、数量、价格详列,使大家了如指掌,避免往返取物的不便。对于中小学校在校学生的优惠办法也把底牌交与群众,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但是据笔者了解,仅仅这样张榜公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做一些更深入细致的工作,现略举以下两点突出的问题:
其一,一批机关企业的领导过去在职时不仅自己喜爱集邮,还对集邮活动给予支持,有些人还被推选为协会领导,预订邮票自然不成问题。但是退休后,手中无权了,支持集邮活动也困难了,当地集邮公司也慢慢疏远。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无意间错过了预订时间,结果使自己心爱的邮票断了档。
其二,有些老同志过去集邮十几年、几十年,退休后随子女到外地生活。现在的城市住宅都是高楼林立,封闭式的单门独户。因人地两生,相互往来极少,再加上年纪较大,活动范围较小,基本上不清楚当地的集邮情况,对新邮预订的要求更是缺乏了解,大多数人不可能在规定的期限内预订新邮,最后也只能是不情愿地离开了集邮队伍。
如此以来,集邮人数焉有不减少之理?如何巩固原有的集邮基本队伍,减少集邮者流失?全国集邮联通过调研后总结出了几条好经验,其中之一就是解决好退休人员购置邮票、参加集邮活动的问题。众所周知,离退休人员从事集邮活动有几点优势:第一,一般来讲,退休后较为清闲,多数人有足够的时间观赏、整理邮票和邮品,少数人还能制作邮集,对周围的老年朋友有影响作用;第二,近几年的退休人员总体上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集起邮来层次较高,既能深入,又能持久,容易出成果,能辅导青少年开展集邮活动;第三,在经济方面有足够的能力,无需子女支援,这样就有相对的自主性、独立性,是集邮票品的固定订购客户,也是集邮协会的稳定会员;第四,有不少离退休老人总想给晚辈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文化层次较高的、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意义的物品,邮票就是主选之一,这无形中就宣传了集邮文化。
有鉴于此,各地集邮公司就应当把做好离退休人员预订新邮的问题列为重点对象,想办法保证那些真正爱好集邮的邮迷们有票可订,有邮可集,减少集邮者的流失,壮大集邮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