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新快报:2008收藏事件TOP10

[日期:2008-12-22] 来源:新快报  作者:赵旭虹 [字体: ]
2008收藏事件TOP10
新快报/赵旭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乾隆御制《大阅第三图阅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圆双耳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画作《池塘》被吴冠中本人认定为赝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新快报记者 赵旭虹

  全球同冷热,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艺术市场,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骤变而起伏着,之前的虚高和泡沫被挤掉,而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如同真金不怕红炉火一样坚挺。不管是在经济的低谷还是高潮,艺术的魅力依然不减。正像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所说:人类最高境界的追求一定是文化上的,当文化追求可以用金钱量化时,也就达到了极致状态。文化本来是不可以量化的,但通过艺术品可以实现,这其实也是艺术品收藏最有魅力的地方。

  1

  全民奥运收藏热 

  今年这届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激发了人们对奥运收藏的热情。对于奥运藏品的热炒最火的,当数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600万张10元面值的奥运纪念钞了。发行当日不少市民彻夜排队,该币上市当日在藏品市场上就翻了45倍,目前已经飙升到180倍左右,并且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2008奥运载入历史史册,目前市场该类藏品开始回归理性,真正的藏者在等待泡沫的消失,一些炒家发现:在前段的“热炒”中居然没有赚到钱。

  点评:收藏注重的是藏品的文物性、艺术性和文献史料性。对于那些商业化极浓的公司推出的金银章、金银盘、金银砖、金银条等藏品,应尽可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不要盲目在高位买进。 

  2

  中国古代字画逆市飞扬

  在10月27日举行的北京中嘉国际秋季拍卖会上,清代乾隆年间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以1.44亿元拍得全场最高价。在10月份的苏富比香港秋拍中,清乾隆御制《大阅第三图阅阵》手卷以6786万港元成交,比拍卖前预料成交价超出5000万港元,更比该拍品四年前的成交纪录超出两倍以上,刷新了清代宫廷御制画作世界拍卖纪录。

  点评: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古字画的市场价位一直被低估,另外,古字画存量有限,具不可再造性。据有关人士统计,可供市场流通的古字画仅约两万件,这就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其价格也可想而知。近几年,中国古字画逐渐走红,表明中国古字画正在走价值回归之路。

  3

  朱其爆当代艺术

  天价黑幕

  2008年5月24日,香港嘉士德首次举办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一幅中国现代画家曾梵志的油画作品《面具系列1996No.6》创出7536万港币成交纪录的第四天,评论家朱其公开发表了题为《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的博客,揭露这是“天价做局”,并详细披露了炒作集团“天价做局”的流程。

  点评:你还相信天价吗?其实天价泡沫和过度商业化已经出现后果.

  4

  中国当代艺术天价

  “神话”破灭 

  去年秋天,“中国当代艺术”在纽约艺术品拍卖中掉头直下。苏富比拍卖公司随即在今年将此项业务转移至香港,希望借大陆和台湾的近水楼台之势,力挽狂澜。殊不知,今年春天还在香港热火朝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到了时下也遭寒遇冷。9月以来,在苏富比和佳士得举办的几场秋拍中,中国当代艺术成交率都只有50%左右,即使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的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的代表作,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也有流拍。

  点评:当代艺术市场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我们的企业家和老板,别以为当代艺术现在价格掉下来了,可以抄底了,一定要睁大眼睛,慎重出手。

  5

  山西富豪收藏

  秘而不宣

  山西富豪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拍卖场越来越活跃。美国年轻的华裔女收藏家丘安妮见证了多场世界顶级拍卖会上这群来自山西富豪的壮举:2005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圆双耳瓶以1.15亿港元成交,创下了中国瓷器和工艺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买家是一位山西富豪;2008年10月,香港“中国御制珍品专场拍卖会”上,清朝乾隆皇帝的一枚白玉玺以6338万港元成交,刷新世界白玉拍卖纪录,买家也是一位山西富豪。之前,这位买家已购买了另外两枚玉玺,总成交额超过1.65亿元港元……山西买家是目前在世界艺术品拍卖会上为数不多的能和世界级收藏家竞价抗衡的中国内地买家。

  点评:收藏家的收藏能力受到资金链的影响,收藏是流动的,有进有出,在买卖中总能露出踪迹。而山西富豪的收藏大多如进了‘深宫大院’,只进不出,使得其收藏的藏品成为一个秘密。

  6

  拍卖行

  保真免责具法律效力

  230万元巨款拍得的艺术大家吴冠中画作《池塘》,被作者本人认定为赝品。买画人苏某将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以及委托人萧某一并推上了法院的被告席。

  12月15日上午,此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苏某提出的撤销拍卖合同,由萧某、翰海公司连带返还拍卖款、佣金、律师费多项费用等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法院认定,翰海公司针对诉争拍品真伪瑕疵所作出的免责声明,已经具备了我国拍卖法所规定的效力。

  点评: 拍卖法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艺术家和收藏者的利益。西方一些国家并没有拍卖法,而在我国,较国际拍卖业“超前”的法律条文却无法解决拍卖领域的一些问题。

  7

  赵无极画作拍出

  4546万破个人拍卖纪录

  在今年的香港秋季佳士得举行的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第一部分拍卖中,赵无极的《hommage tou-fou》画作以4546万元成交,打破画家作品拍卖纪录。作为国际级艺术大师的赵无极,他的作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一路领先,尤其在香港市场中表现最为突出。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其作品《1985年6月—8月》以1800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记录。目前,已经有10件赵无极的作品迈过了千万元大关。在海外资金的带动下,一些内地藏家也开始关注赵无极的作品。

  点评:据统计,赵无极大大小小的作品不过2000幅,真正可能流通到市场的也不过百幅。问津赵无极作品的内地藏家较少,这一方面与一些藏家对赵氏缺乏认识;另一方面也与藏家投机心理太重有关。

  8

  “法人股大王”

  十五年豪买艺术品

  刘益谦这位成名于资本市场的富豪在2008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榜单中以30亿元的资产排名第261位。这位“法人股大王”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囤艺术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光是他收集的东西,就可以在上海博物馆办一个艺术品展览。中国艺术品拍卖历程中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与他直接相关。

  1994年,陈逸飞油画作品《山地风》被一位神秘买家以286万元买下,创下中国当时油画拍卖的最高价,买者正是刘益谦。

  近几年,刘益谦的焦点集中到古代书画精品。在一些重要古代书画的拍卖竞价争夺中,刘益谦与首屈一指的古代书画收藏家台湾的“笔记本教父”两个人之间通常会上演一出“巅峰对决”,董其昌作品《书画小册》便是在两人的争夺中,创出4654万元的天价;而八大山人的《瓶菊图》也在相似的背景下最终以3136万元成交。这两件作品最终都被林百里买走。

  点评:就像他所擅长的资本运作一样,大胆而谨慎。刘益谦并不恋战,在事后更不遗憾,他说:想买没买到的东西太多了,买到一件是我的,放在家里,买不到,钱放在口袋里。

  9

  收藏走进白玉时代

  在10月初进行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以6338万位元成交,刷新了白玉世界拍卖纪录。目前玉器拍卖排在前十位的大部分都是乾隆玉器。虽然到上世纪90年代,玉器特别是白玉并不很受人重视,但扎根于中国人血液中的玉文化情结却始终没有消失。尤其是近三四年里,玉器收藏的火爆程度已成为继房产、股票、字画、黄金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据业内专家评估:新疆和田玉在近10年里,价格至少上涨了500倍。

  点评:收藏玉器之所以能引起全球性的关注,保值增值自是原因之一,但同时还有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原因。

  10

  陈年普洱不畏寒流

  在2005年至2007年,普洱茶是个热门词汇,在拍卖中不断刷新纪录,可在2008年热潮似乎已经远去,但嘉德四季却不畏寒流首次推出“普天同庆 传世经典”陈年普洱专场,总成交额达554.3万元人民币。这一专场荟萃的均是极品普洱,包括由清代存留下来、被茶界视为“圣物”的著名号记茶,如福元昌、吉昌号、敬昌号;上世纪50至70年代以中茶公司等几个大的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印记茶,如无纸红印、蓝印铁饼;以及1989年至1992年制成的、备受名家追捧的七子饼茶(如88青),让众多普洱爱好者和藏家过足了瘾。

  点评:目前普洱市场渐趋成熟,人们开始更冷静地看待普洱茶的发展。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真经看市”周刊第十二期(取得真经)
下一篇:一市价30万元邮品 亮相城市圈集邮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