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1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最近几年的钱币市场,伴随日渐升温的收藏投资热而来的还有无孔不入的制假贩假违法犯罪行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钱币知识的相对缺乏了解,大肆散布虚假金银币信息,假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币总公司或所谓的国家权威机构之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以章充币”混淆概念欺骗广大消费者,这些违法行为不仅搅扰着钱币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威胁到了所有收藏爱好者的正当权益。近日笔者欣喜的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中国金币总公司组织各分支机构,并联合中国金币各特许零售商、特约经销商和各大媒体,于12月22日至28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维权反假宣传周”活动,作为普通的收藏者,不由为管理层的“亮剑”大声叫好。 从打假制假问题入手来整肃正常的市场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事。 就我身边接触到的一些收藏者来看,通过接受一些媒体宣传教育之后,还是非常注意防范假币,但很多人都无法对一些概念模糊的伪造纪念币“免疫”,甚至有些人觉得,伪造科技含量很高的纪念币甚为不易,如此霉运离自己还很遥远,有些过于相信某些地方媒体的舆论诚信度,觉得报纸电视上登的广告应该还是值得信任的,因此就盲目地追捧所谓的“齐白石徐悲鸿生肖金币”、“毛泽东周恩来百年纪念币”等等。坦率地说,正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席”,使得这种公然造假行为已经形成泛滥之势。就说一个简单的数据,从有关渠道了解到,仅浙江市场上,08年1月至8月,就有上千位消费者逾数百万资金钻入了各种各样精心炮制的“美丽圈套”,不法分子迟早会落入法网,问题是由于种种主观客观的原因,由此造成的损失恐怕最终还得由消费者来买单,“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曾经怀抱美好收藏梦的受害者发自内心的呐喊。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一些媒体的责任感仍然不强,一些该管而没有管不敢管不知道怎么管的地方职能部门还是屡屡可见。 为什么普通收藏者会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维权反假宣传周”大声叫好?原因无非有三: 其一,采用如此涉及面广、参与组织众、层次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宣传活动,正是中国金币品牌建设落到实处,好刚用在刀刃上的最有力证明。从管理层提出中国金币品牌建设的概念之始,作为如我这样的普通参与者一直是采取静观其成的态度,或多或少有些不痛不痒之感。但通过这样规模的活动,显示了管理层的决心和能力,向我们证明了“中国金币品牌建设”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中国金币事业进入“正规军”发展的表现,从管理的源头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针对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开始关注长远发展的根基问题,因为那些假冒伪劣中国金币由于成色不足、工艺粗糙、“以章充币”等因素,不仅完全不具备收藏和投资价值,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极大损害了“中国金币”的形象。通过开展这样活动,更大力度地加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基础知识和防伪反假知识的宣传,让群众了解中国金币信息发布及产品发售的正规渠道,增强防伪辨假的能力,严厉打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也强化对媒体发布信息的监管力度,控制虚假信息产生源头,在净化市场环境的基础上从而防止广大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也为中国金币的百年大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管理部门、地方经销组织要与媒体通过此契机加强协作,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加大此类违法犯罪现象的信息搜集与研究力度,分析掌握其特征规律,不仅在宣传中下大功夫,从舆论上遏制它们的嚣张气焰,而且还要联手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防范打击举措,并且充分运用好地方、群众的力量,打假维权不仅仅是中央监管部门一家的工作,更是每一家经销商、每一家媒体,乃至每一个收藏爱好者共同的责任,在进行强有力宣传的同时,教育引导公众增强识假反假的意识与能力,建立起健康自觉的收藏理念,那些售假制假传假者没有可钻的空子,这样的打假行动才是真正有效而长期的,“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宣传周活动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宣传中国钱币文化的机会,这么多经营机构和主流媒体都参与进来了,能够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了解到纪念币相关的知识,领略中国钱币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中国钱币收藏的无限乐趣,打假的目的就是“扶正”,“固本培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运用到金币事业的发展中去,深入而有效的直接宣传,真正树立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的“中国金币品牌”,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通过业界各方的努力,把口碑做好做足,有一套安全完善的信息发布程序、市场监管程序和交流交易程序,凛然正气旺盛,那么歪风邪气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就能收藏到真正为我们所需要所钟爱的中国钱币。 所谓正气终然消邪气,岂只魔高道更高,中国金币总公司“亮剑”一出,令我等皆笑颜啊! 作者为中国金币总公司上海特约经销部的业务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