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樯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1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中国金币三十而立 ――写意贵金属纪念币的设计与雕刻
中国成功改革开放30年了,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也由呱呱的婴儿,步入而立之年。其设计雕刻、工艺制作始终顺应着历史潮流的变迁和发展,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梳理其风格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是从1979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开始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行的第一套贵金属纪念币。它开启了中国铸币上的一个新纪元。图案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的这套纪念币,设计庄重,尤其平底镜面的处理,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能做到可以当镜子使用,不借助机器,完全是纯手工的工夫,凭借坚忍耐心所得。1980年,由联合国有关部门邀请我国合作生产的“国际儿童年纪念金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两名中国儿童种花浇水的场景。 此阶段的代表作品为1983年版的“熊猫金币”,在《世界硬币新闻》杂志和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年度世界硬币大奖中获得“最佳金币”奖。正面为天坛,背面设计为同心圆构图,熊猫憨态可掬的踱步形象,以洗练的手法表现,工艺上利用镜面和喷砂的对比来表现熊猫身上的黑白二色。设计者陈坚先生以近古稀之年,至今仍活跃在钱币圈,热心于社会的文化事业。之后,熊猫纪念币每年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世界的钱币舞台上,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收藏品种,设计和雕刻的手法,不断推陈出新。 1988年,发行了戊辰龙年的“双龙银币”,以具有张力的构图,饱满的雕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彼时的浮雕的高度,由于受造币工艺的限制,要求不能太高。它的作者曾成沪先生,由于当时刚涉入这个行当,可谓初生之牛犊,并未过多拘束于此,他以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敏锐,强化了双龙的体积变化和精气神,使其生猛威武,孔武刚健。当然这样视觉效果的作品也引起了老外的关注,获得了当年的“最佳银币”奖。生肖币特别为国内百姓所欢迎的原因,一是其题材喜闻乐见,而是规格品种众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收藏者的需要,三是设计上不断突破和创新,从单一的写实手法到现在的剪纸或现代构成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在工艺上,喷砂的多重层次处理,浮雕高度与规格紧密配合,形制除圆形外,还有方型,梅花型,扇型等多种,最大的规格甚至达到了1公斤。 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约束,80年代的产品整体以写实的风格为主,工艺主要采用浮雕喷砂和平底镜面,相对比较单调,但他们以开拓者的姿态为中国钱币在世界舞台争得一席之地,可敬可贺。 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的发行,为设计雕刻师提供恣意纵横的舞台。这些代表着政治、军事、科学、文学等领域的杰出人物,通过设计师对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理解和想象,为我们再现了大漠孤烟,风起云涌的历史语境和人物风采,记载了一个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当时的雕刻处理手法已有了多样的变化,但基本仍以写实手法为主,但是背景的处理显然参考了中国画的技法,以线勾勒虚写,简化处理。 1993年,由清代宫廷画师朗世 |
宁创作的“孔雀开屏”这幅工笔作品,被搬上了中国的金银币,雕刻师以意乎寻常的耐心,雕琢了孔雀展开的尾翼,细密的翎羽似有微风拂掠。作者白文均先生擅长国画书法,其艺术功底为他的浮雕创作奠定了基础。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香港回归,在新中国的贵金属纪念币铸造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健在的国家领导人形象。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开阔的胸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由香港港湾建筑和平鸽为背景,衬托了小平和蔼可亲可敬的形象。作者童友明先生深厚的人像造型功力为业界公认,这也是发展期间的代表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纪念金银币”,正面图案以满版花纹喷砂处理为背景,装饰长方形金币,前景的50周年标志和牡丹,采用了反喷砂的工艺,显得醒目和新颖。担当此雕刻任务的张春晔,其时,正身怀六甲。也许是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给了她无比的欣喜和动力,她处理的花卉和枝叶,翻卷舒展,脉络清晰,细腻鲜活。背面,设计中以镜框衬托董希文的代表作《开国大典》,颇似画中画的感觉,成为一个创意的亮点。而雕刻时将众多国家领导人,真实再现。雕刻者余敏先生,才华横溢,理智与激情完美结合,呈现了这一盛况。
综观发展阶段的设计风格,手法多为写实与装饰合成,工艺上较之萌生阶段,更为多样富有变化。
成熟阶段
进入新千年,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金币总公司,采取向社会,大专院校,造币厂招标的形式,以全方位提升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整体水准;同时,我国开始设计制作彩色纪念币,首套彩色纪念币是在2001年由深圳国宝金币制造厂铸造的“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它的推出丰富了收藏的品种,金属上可以有彩色的图案和文饰,得益于彩色移印技术的成功运用。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的贵金属纪念币步入了成熟阶段。
2001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其实在此前的一年,所有的设计、雕刻和制作工作,均已征集完毕。设计者突破了常规体育题材直白的表现手法,正面以当时的申奥标志演化为众多的太极人,寓意全民健身,融入在象征胜利的“V”字中。工艺处理则以镀金技术强化了“V”字,与彩色移印的标志,相互辉映,十分富丽和喜庆。背面,以徐徐打开的宫门,身披霞光的天坛均为中华文明之象征,静态的建筑赋予了动的变化,古老的北京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一场伟大奥运盛会的到来。
2008年,北京奥运金银币的发行,则是一次全方位向世人展示中国
钱币铸造水准的良机。自2003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球公开征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的图稿设计方案。2004年2月16日,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设计稿件2417幅,其中贵金属纪念币2002幅。奥运纪念币以公开的方式向全世界征集,体现了奥运会全民参与、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因此它的设计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而产生的。借鉴传统文化元素,用现代的设计重新整和的这套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
钱币创意的最高水准。
成熟阶段的设计总体风格,现代构成手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工艺上以多层次喷砂与彩色移印技术的娴熟运用,与国外先进技术不相上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将金镶玉的工艺用于奥运奖牌上,在世界铸币史上堪称空前。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精彩和不同风格的作品问世,而立之年的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将不断向新台阶迈进!




供稿:中国金币总公司上海特约经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