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集邮协会把民间集邮组织当做“自家人”看待,从指导思想上、工作内容上和具体安排上为民间集邮组织大开“绿灯”,积极吸纳他们,接受他们挂靠等一系列值得称道的做法,让人看了心里热乎乎的。作为外省人,很是羡慕和眼馋。这样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正如文作者周治华先生所言,不仅在江苏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很少听说过,一点也不夸张。
文中主要列举了6条,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仅是挂靠,不仅是帮忙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真心真意把民间集邮组织当作自家人对待,当作自家的“孩子”来关爱和培养。难怪江苏的集邮开展得红红火火,与这样明智且得力的举措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民间集邮组织本来也不是外人,更不应该是外人,就是真正的“自家人”想想看,集邮者就那么些人,好多是双重身份,既是官方集邮协会的会员,也是民间集邮组织的骨干,活跃在官方和民间集邮活动之间。之所以有官民之别,只是由于集邮的目标和喜好的专题不同,又自发组成了一个个志同道合的“小集体”,完全可以看作官方集邮协会大家庭里的一个个分支或者一部分。总起来说是一个有机整体,只不过是形式上和组织上有所不同而已,集邮活动的性质和目标是一致的。再说,官方集邮协会的宗旨就是为集邮者和集邮者的组织服务,本来就是一家人的事,不当作自家人看待那就是“见外”了。按理说仅仅是“当作”“自家人”看待还不够,还应该更加明确“自家人”的身份,进而在行动上超越“当作”,来个全方位官民大融合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