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一个刚入行者的疑惑——为何是“邮票市场”

[日期:2009-02-28] 来源:搜狐博客社区  作者: [字体: ]

【一个刚入行者的疑惑——为何会是“邮票市场”】

    古人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一个领域的名字是指引人走入圈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名字,他是一种形态、一种代表更是无言的广告!这也是当世品牌的力量所在。可是作为一个刚刚进入“邮币卡”这个投资领域的新人,我却发现一个让我甚是疑惑的情况;为何会有人将集合了钱币、邮票、磁卡的“邮币卡”市场称为邮票市场?

    “邮币卡”作为一个市场、作为一个投资领域同时也作为一个新生的投资版块,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动人们的热情,用热情去带动整个圈子的发展;只有这样,经营者们才可以进一步开拓市场,发掘新的潜力。

    可是,现在所用的“邮票市场”的说法完全达不到这个效果。

    首先,自03年之后,邮票市场(这里所指的单单是邮票一类,而不代表邮币卡三者)明显的回落已经让人们渐渐丧失了原有的热情,以至于现在说起邮票这两个字的时候,它在投资领域的作用正在渐渐被淡忘!

   最近几年大比例的新邮只能打折出售之后,许多的邮商已经退出邮市或改营其它项目;邮市被逐渐淡忘,从媒体对集邮板块的报导越来越少可见一斑!

    现在,当我向朋友说起“邮票市场”四个字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兴趣索然;可见这个名字已经不能给人带来融入的激情。这样,为什么还会有人如此称呼呢?这不亚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投资者来说,什么才能带来激情?利润!利润是激情的催化剂!

在邮币卡市场的三个版块中,钱币市场已经超越了邮票市场站在领军的位置上。最近几年,钱币的在邮币卡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远远超过另外两个板块,而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钱币,作为收藏也作为送礼的好题材。自2005年11月份,礼品行情的启动之后它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新时代的“礼品英雄”。这个名词也逐渐走入人们的心中,而其行情和知名度更是一路飙红。“礼尚往来!”中国古今沿袭下来的习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并没有消退的意思反而是愈演愈烈,要不然也不会有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经典广告了。钱币天生就有礼物的特性,所以在收藏类礼品已成“主流”的今天,它的需求量必然越来越大。而邮票呢?除了年册,其余品种作为礼品的受众程度和推荐程度比钱币板块低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在礼品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谁更能代表邮币卡,似乎胜负已分。

    当然,这并非是钱币板块“热得快”的唯一原因:像连体钞,作为礼物的同时,本身又被大量裁切,这使得原本就限量发行的它们在市场上的存量越发稀缺。限量发行、消耗量巨大、需求量猛增。这些使得它的交易额不断扩大,市场人气集中且火爆,参与热情也在不断提高。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新兴的领域已经深深吸引了他们睿智的眼光。还比如,流通纪念币和金银币板块中,每年生肖币发行所引起的轰动都远远超过生肖类邮票。这,是不是也说明些问题呢?

    如果说一定要用一个种类来代替整个邮币卡市场的话,也只有“钱币市场”了!只有他现在能够再次为市场聚集更多的人气,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这正是市场存在的根本目的啊!

    如今,当人们谈到“钱币市场”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利益这个衍生词。这是一种什么情况呢?这说明,人们的心理早已认可了钱币的地位,而嘴上那有意无意间“邮票市场”的吐露,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吧。

    试想,我们是想用一个充满活力和诱惑的名字来为市场进行无声宣传呢还是让被渐渐淡出人们谈资的名词来继续冷却这个市场?权衡利害之下,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不是“钱币市场”而是“邮票市场”?退一万步,也要还原邮币卡本来的称呼吧。

    难道我们要让一个细节影响到市场健康和谐的发展吗?

    如果你摇头了,那么就不要再用那样的称呼了!!!

                                                     转自搜狐博客社区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黄金协会称黄金是最受欢迎投资工具
下一篇:指甲盖大的50枚金币值一亿(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