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青少年集邮的思考

[日期:2009-03-17] 来源:《邮德 邮识 邮乐》   作者: [字体: ]

青少年集邮的思考

2009.03.16

来源:《邮德 邮识 邮乐》 
上海  任维钧


    在当今中国大地上,群众性的集邮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精神鼓舞下,集邮作为一种寓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高雅文化活动步入校园,使许多在校学生成为不折不扣的“小邮迷”,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了自己收藏的邮品,有的还参加了各级集邮组织举办的集邮兴趣活动。学生在学习之余,打开藏品册,浏览祖国风光,了解各种知识,从而在方寸世界中获得美的享受。不得不承认,集邮的确是落实学生“减负”、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载体。

    在学校集邮活动中,要准确地把握住集邮的文化内涵,使学生集邮队伍健康、茁壮成长。要在集邮的各项具体活动中把握正确的导引,奏响以邮会友、求知互助的主旋律,尽力避免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对校园集邮活动的干扰,更不宜过分强调邮票邮品的价值作用,以集邮求知为导向,突出集邮的文化特性,使学校的集邮活动真正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展示学生社交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于集邮活动的全过程。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机油引入教学活动是不难办到的,尤其是进入学校的团队活动更是容易办到的。诸如文体课、科技活动课,宜以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集邮启蒙教育,逐渐灌输和普及集邮知识,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量,从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到我国发行第一套“大龙”邮票,从专题类集邮到现今流行的开放类集邮,从指导使用集邮工具到自我组编一框邮集等等,使同学们对用邮常识有个初步了解,逐渐理解未知的事物,从好奇到兴趣,从兴趣到志向,这样一批批集邮事业的接班人必将脱颖而出。

    在校中小学生集邮,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校将集邮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一旦具有了这个大环境,就能编织成“一个集邮小组、一块集邮小黑板、一个小集邮书报架、一张自编集邮小报、一次集邮兴趣小展览、一次校外集邮交流、一次社会活动参与”的校园集邮活动新网络。在具有一定集邮知识的前提下,可让同学们自己命名题目,确定中心内容,配写段落大意,从历史、风光、名人、动物、植物、体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制作开放类邮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发觉自己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从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用品、生活中的积累可能用到自己确定的邮集主题中去,这就有利于较好的发挥学生想象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升华学生的集邮爱好,不断提高学生的集邮文化素养,加快他们在集邮道路上逐步成熟的步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集邮事业的未来,我们应当倍加重视发展青少年集邮工作。最后我要引用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先生的一段精辟论述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集邮是一项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增知、怡性。对在校同学来说,集邮可以通过邮票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来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故人们把集邮称之为‘第二课堂’。如果迷恋集邮而荒芜学习,不如不集邮为好。所以我在题词时常常引用‘学习第一,集邮第二’来希望他们正确对待集邮活动,把学习放在首位,这与李岚清同志所题的‘寓教于邮’的精神一致。”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09世界邮展暨牡丹花会开幕式4月9日晚举行
下一篇:周凤迟:邮票投资的思维误区(2)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