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三过家门而不入”,和谐吗?(单明铭)

[日期:2009-04-22] 来源:中国集币在线  作者:单明铭 [字体: ]
作者:单明铭
4月20日,绍兴市人民政府和大禹的后裔在大禹陵隆重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祭禹典礼。很凑巧,适逢大雨,雨水绕绍兴环城河疏通顺流,而大禹正是利用了“疏”的方法达到了治水的成功,风雨辛劳13年,终成大业。古之大禹,今之大雨,似乎包含着一种关联。
大禹之于治水,呕心沥血,可叹可赞。中国金银币发行史上,大禹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曾分别专门发行过一枚金币(1992年)和一枚银币(1995年)。
而今天我们想讲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并且对这个行为结合现代社会谈一点小看法。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先来回顾一下,帝尧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任务后,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翻山涉水,不怕劳苦,费尽脑筋。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一般的说法是,“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而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的思想、行为值得提倡吗?个人持不同意见。
首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一个个家庭和谐了,才能撑起整个社会的和谐。当然这并不是说大禹不要创事业,事业要创,家庭也要照顾,我就想不通,妻子生小孩子这么重大的事情,他到了家门口了,竟然不去照顾?后来已经看到儿子了,只是挥挥手就走?是不是事业心太强了,对待家人可以这样吗,是不是可以说甚至有点残忍了呢?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假设大禹夫人生小孩出了点问题,或者说难产而出现了只保大人或者只保小孩或者两者都不保的情况呢,那大禹是不是也可以不管不问呢?而如果要管要问的话,是不是起码得三五天处理呢?那为什么不在生小孩的现场照顾得好一点而顺利地在一两天后,大家都开心的情况下,再投入到治水的事业中呢?
我在医院工作过,可以说,只有在目前这样发达的医疗条件下,才可能对付大多数以外情况,而顺利地生产小孩,而几千年前的生活条件下,就是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复杂情况的情况下,也会由于缺乏医疗设备而留下遗憾。
因此,把一个个家庭和谐起来,才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和巨大推动力。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风气其实是不值得提倡和推崇的,至少在目前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许多类似的思想是需要有新的认识、新的发展的。同事午饭后闲聊中得知,现在小学生已经不评“三好学生”了,而是以五星级、四星级等代替,考评的项目更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说这也是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的一个体现,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联系到我们金银币行业,我们一直在宣传某个产品怎么好,铸造工艺怎么先进,但是一涉及到价格,就把人家吓坏了,或者说让人家望而却步了,那下面有关扩大收藏人群啊、建设金银币文化的文章就比较难做了,甚至可以说是做不下去了。
其实,把蛋糕做大了,事情就好办了,小蛋糕的10%可能及不上大蛋糕的1%,那么,虽然只得1%,但是因为是大蛋糕的,如何不能盆满钵满呢?
功夫在诗外,当然,先得把诗念好,但是诗外的功夫更加伟大。大禹的功绩不能否认,但是功绩以外的事情也应该看到;金银币产品好,工艺好需要宣传,但是毕竟百姓接触到最根本的还是价格,所以产品、工艺外的价格也应该做好、宣传好,个人希望金银币圈子作为社会的细胞先和谐起来,达到真正的和谐,才能为整个社会收藏圈子的和谐做贡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个人更看中小和谐促进大和谐!
           (单明铭  “闲话金银币 ”系列文章于 09.4)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东莞市首届收藏文化联展今年8至9月将举办
下一篇:中国金币在世界集藏爱好者面前大放异彩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