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侨报:西班牙老华侨藉邮票生财

[日期:2009-08-16] 来源:侨报  作者: [字体: ]
游走中西两国 专做邮票生意
西班牙老华侨藉邮票生财

  每个人漂泊海外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西班牙华人社会中,有人是靠亲戚的资助迅速开店致富的,有人是靠走黑道发财的,有人是靠自己的节俭和慢慢积累最后当上老板的,有人则全凭自己的一技之长生存下去。这一技之长可谓五花八门,在此舞台上展示本领的什么样的人也都有。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人在异国他乡,就是凭此活得有滋有味,演绎出中国人在海外的别样风采。华侨老蒲(化名)就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之一。

  半百出国  错过打工黄金年龄

  到西班牙已经20年,但却一直没有去做工;虽然不做工,但却有办法养活自己;没有开店,但却比开店的人活得自在,在西班牙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这个人就是年过半百的旅西华侨老蒲。

  西班牙欧浪网近日报道,1989年,已经是46岁的中国南方人老蒲辗转到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当时在西班牙中国人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华人中餐馆和衣工厂。

  对老蒲来说,快到50岁的年龄已经错过在中餐馆做工的好时候,就是做洗碗工,人过中年的老蒲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据悉,老蒲在中国是一所中学的英文教师,除了做好本职,业余嗜好就是集邮。活了40多岁,老蒲的“邮龄”就已经占了20年。

  由于自身是英语教师的缘故,老蒲的邮票收集很大一部分是外邮,为此,他在生活的城市结交了很多外国朋友。到西班牙后,伴随着中餐馆厨房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这些生活内容都随着油烟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可天生我材必有用,机遇之门还是有一天向老蒲敞开一条缝。

  街头闲逛  发现邮票的价值

  老蒲在中餐馆做洗碗工,每周的休息时间被安排在星期一,老蒲做完自己的事情就会去逛街。1990年时,马德里中国人仍少得可怜,想找个同胞说话都困难,于是逛街成为老蒲排遣寂寞的方式。

  一天,在MAYOR广场附近闲逛的老蒲在一家邮票商店的橱窗前驻足,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橱窗中竟陈列着一枚新中国上世纪60年代初出版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上图)。1962年8月8日,新中国在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一周年之际,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同时发行了同图无齿孔邮票,各八枚。此后,又发行了小型张一枚。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高,如果不是官员,一个人的月薪只有几十元人民币,而一枚邮票的价格竟达3元,如此高的售价在中国当时的邮票发型史上实属罕见,一般百姓对此不敢问津,致使该小型张在民间流传甚少。

  事后蒲先生分析,他看到的这枚《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极有可能是集邮爱好者当时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交换、交易后辗转流落到西班牙的。

  端详完这枚小型张,老蒲问及售价,没想到店家是参照当时的世界邮票售价权威杂志《吉朋斯目录》出售,开出的价格竟然是12000西币,折合70多欧元,与中国的市场价格有着天壤之别。

  老蒲狂喜不已,马上掏钱将这枚小型张买下,像怀揣着一个宝贝,老蒲乐得直蹦,欢天喜地地回到住处。因为他清楚,这枚小型张在中国,市场价可达到7万至8万元人民币左右的高价。

  勤奋淘宝  挖到异国第一桶金

  意外的邮票淘宝成功经刺激了老蒲,也极大启发了老蒲。经过市场调查,老蒲发现,在西班牙当地的集邮市场中,邮票交易市场价格一般与《吉朋斯目录》相差不大。但在中国却不然,市场价格与《吉朋斯目录》相差悬殊,其中包含着巨大商机。于是老蒲拿定主意,餐馆的洗碗工不做了,辞去工作一心去做邮票生意。

  在以后的日子里,幸运之神频频光顾老蒲。在每周日上午的MAYOR广场邮票交换市场上,老蒲用低得可怜的价格,先后收购了新中国首轮生肖票中的猴、鸡、狗、猪票,仿徐悲鸿的《奔马》小型张等奇货。

  最让蒲先生最得意的是,他竟然以一万西币的价格,意外收购了一套《文一》金边语录票,即中国“文革”开始后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这在中国的市场价格已经炒到了5万至6万元人民币;还收购到一组《毛泽东诗词票》,这组票中有毛泽东与林彪的合影,票面下书写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的字样,也是中国邮票史上发行邮票中唯一有林彪影像的邮票,在种国市场价格不菲。

  经过与当地集邮者的交易实践,1990年以后老蒲决定采用以邮养邮的方式,以更低廉的成本在交换中为自己找差价,由此赚取了更多的实惠。

  于是,老蒲一年中数次往返于中国与西班牙之间,在中国市场,他用欧洲票、包括非洲美洲票换取中国市场的亚洲票 ,而在西班牙市场,他用亚洲票换取当地的欧洲票。

  游走中西  小邮票改变大生活

  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一枚小小的邮票能改变一个旅西侨胞的生活。 

  在集邮实践中,老蒲发现西班牙人有厚古薄今的心理,越是古老的东西就越觉得值钱。于是老蒲特地从中国收集大量明清时代的古钱币,其中不乏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铜钱,这些东西由于年代久远,到了西班牙人眼中就成了宝贝。

  老蒲就是用这些从中国换来的民国票、满洲票、晚清的蟠龙票(与大龙票有本质区别)以及少量的古钱币,在西班牙市场换得一套通化版的东北解放区邮票。

  此外,老蒲还用一些明清铜钱,意外与一个西班牙人交换了一张新中国1953年的苏联版10元人民币,这张苏联版人民币与现在的纸币相比尺寸较大,由于奇货可居,价格在中国市场可卖到10万元人民币左右。

  老蒲靠邮票发了财,在中国生活的城市里,他在圈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有一年,该城市举办邮票拍卖会,热情邀老蒲带着那套通化版的东北解放区邮票参加助威,但生活低调的他婉言谢绝了。

  靠着自己的邮识赚钱,老蒲在中国与西班牙两地市场的邮票交换中赚取了巨大差价,让自己过上了不打工就能富足的安逸生活。而在邮票交易中淘金出来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文一》金边语录票、《毛泽东诗词票》、通化版东北解放区邮票、新四军苏北根据地发行的盐埠区邮票等珍品,他并没有出手,也舍不得出手。他说,这些邮票珍品是自己集邮生涯中获得的宝贵财富,他要珍藏起来,每当拿起观赏他就心情愉悦,那种感觉,就像腰缠万贯的富翁。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邮展中国获奖邮集精品展银川落幕
下一篇:解放日报:集邮,门槛最低的投资之道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