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盐田网:邮品说历史 珍封忆故人

[日期:2009-08-25] 来源:盐田网   作者: [字体: ]
2009年 08月 25日 10:06    盐田网
 

 

盐田港邮票书画摄影联展见闻

小小邮品,方寸之间,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情怀。在完成书信传递功能的同时,邮票又在向人们讲述着过去,描绘着未来。

红色收藏

冰山一角

张学良将军在一张贴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邮票首日封上的签名;

杨尚昆同志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纪念封上的签名;

邓颖超、康克清、王光美、陈琮英在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四十周年纪念封上的签名……

8月20日,当记者来到盐田港邮票书画摄影联展参观时,用目不暇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甚至有的年轻参观者惊呼:“哇,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有意义的邮票!”

记者注意到,这个邮票展板的提供名单上,有郑京生、牛安、姜宴生、王献等来自盐田港的收藏爱好者。

原盐田港集团董事长郑京生告诉记者,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注意进行“红色收藏”,到现在,一共收集了近两万枚珍贵的开放类签名封品贴片。“这次仅展出了320个贴片,算是冰山一角吧!”

郑京生说,他在西北工作期间,接待过很多走过长征路的老同志,当时就萌发了请这些革命老前辈写字留念的想法。“共和国授衔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640名少将,每一个人都有传奇式的人生,他们本人或者遗孀以及亲属们的墨迹和签名封是弥足珍贵的。”经过多年的收藏,郑京生已经形成了几大系列:烽火岁月、共和国将帅、建国历程、强国之梦等。“看到一枚枚弥足珍贵的邮封,作为后来人,就会更加怀念那些为共和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昔人已去

字迹永存

“收集这么多人的签名并不容易,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出,要了解他们的夫人以及后代的情况,更是非常困难。”郑京生通过一点一滴的记录和积累,在脑海中慢慢将每个人在记忆中的“点”连成了一条条的“线”,然后再变成一张张网,终于形成了一张脉络图。“平时包里总带着一些纪念封,只要撞上名人,脑海里就会反射一串串名人的家谱,赶快找出来,让他们签名。”

那封来自美国夏威夷的张学良将军的签名封,就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得来的。1977年,当时的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缅怀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纪念封,上面有周恩来总理为纪念《新华日报》出版的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并贴有纪念周恩来总理的邮票。联想到周总理与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中的一段特殊交往,郑京生特别想得到张学良先生的一贴签名封。经过多年辗转努力,郑京生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张学良于1995年12月22日在纪念封上的签名。

在纪念李富春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首日封上,有李富春的爱人蔡畅和女儿李特特的签名。“这个多有纪念意义,也非常有意思!”郑京生特意将说明中加了一句话:“瞧这一家子!”

在纪念长征系列的纪念封上,记者看到,有许多革命前辈和将领的签名,有刘华清、张震、李德生、廖汉生、伍修权、张廷发……

孙毅将军还在“伟大的长征”纪念封上,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中的每一句话,用手写在一张纪念封上,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形成了一组珍贵邮品,让人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在一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纪念封(1985年出品)上,记者还看到了曾在新疆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王震、包尔汉、赛福鼎、王恩茂的签名。“能收集到这样的藏品,真是难得呀!”一位参观者一边欣赏、一边赞叹道。

不仅有革命历史题材的,体育的、文化的、经济的,各界名人的签名纪念封都在这里可以看到。



[1] [2]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奥运收藏品:纪念钞“热” 邮票金币“冷”
下一篇:09北京钱币博览会金银币精品拍卖会征集公告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