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不严致贩假售假蔓延
针对收藏市场的仿冒现象,中国金币总公司相关负责人昨表示,目前成立了安全保卫部和维权反假办公室,消费者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向反假办公室举报后,公司将立即与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取得联系,对金银币造假、售假行为进行调研和查处。
上海收藏及拍卖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孙义荣律师指出,收藏市场制假频现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根据宪法规定,人民银行发行的金币、纪念币和邮政总局发行的邮票都不能伪造,贩卖假币和假邮票都属违法犯罪行为,可依法论处。而瓷器、丝绸等艺术品若出现贩卖仿冒的现象,则属知识产权保护、工商管理条例等民事法规管理的范畴,被侵权者可诉诸法律。
但他同时坦言,由于涉及参与制造公司挂名、制造商的销售授权、产品主题的知识产权等问题,收藏品的制假一直处于工商、公安部门监管的“灰色地带”,因此,少有“假邮票”、“假纪念币”公司被真正处罚,这也导致了贩假售假的进一步蔓延。
孙义荣建议,权威制造机构、收藏协会、工商、公安、包括律师等可以形成一个类似“联席会议”的机构,定期对收藏市场的制假售假行为进行检查和结果通报,通过多部门联动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管,杜绝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收藏品如何辨真假
■“纪念币”只认央行发行
很多金银制品都称自己为“纪念币”,其实,国家关于纪念币的定义是:具有特定主题的,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国家造币厂而设计制造的,由国家银行统一计划发行的法定货币。
■警惕“纯金”“纯银”猫腻
“Au999”和“Ag999”分别是“纯金”和“纯银”的标志。现在有许多商家打擦边球,将镀了一层“纯金”的金属制品标上“Au999”,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只有通体由纯金或纯银打造的工艺品才能这样标。
■限量先得看质量
不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题材藏品以“限量”为卖点,炒作其收藏价值。其实并非发行量越少的就是越好的。藏品的价值如何,关键看藏品本身意义和市场对其的认可程度,首先应该从产品创意、工艺精湛程度等藏品的质量来考量,而非仅听商家的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