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朱大户”成为“股市永久禁入者”追踪 对金钱超级敏感炒邮票炒成“大户” 据南京晨报报道昨日,南京炒股大户朱耀明,由于操纵凯诺科技股价,被判终身不得炒股的消息一经公布,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一位与他有着10多年交情的汪先生回忆,朱耀明对金钱很敏感,看准机会就会果断下手,这让他仅用十多年,就从一个小工人,迅速积累了几亿元的“个人身家”。而且,他不仅仅是股市风云人物,在“炒邮票”上也很有名头。“赚”来“大户”的称号,其实是从炒邮票开始的。 工作 “倒国库券”挖到第一桶金 “可以说,朱耀明是一个典型的‘草根庄家’。”1989年就与朱耀明相识的南京汪先生对记者说。据介绍,朱耀明1956年生于江苏南京,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南京下关区服务公司工作,与爱人在南京铁路西站旁做理发生意。1983年在南京铁路分局南京水电段当电力工,还在铁路列车上做过一段时间香烟生意。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在我眼中,朱耀明是一个特别能抓住机遇,看到机遇决不放手的人。”汪先生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各地区国库券地区价差,就被朱耀明迅速捕捉到了。由于那时候,国库券发行量大,上级会给各地方都分摊销售指标。很多偏远地区,银行很难完成任务,一些银行或单位把给职工发的工资都改用国库券。职工为了吃饭或为了完成任务,只得廉价抛售,100元的国库券甚至80元就卖了。而上海等大城市,市民对国库券需求量大,收购价要高出偏远地区价一大截。于是,朱耀明带着几万元钱,开始做国库券价差生意,从偏远地区或急需用钱的居民手中低价收购国库券,再以高价转手卖到上海等主要城市。” “朱耀明收集的量很大,还和发达地区银行做起生意。从小户做到了行业的大户,在业内想到收购国库券就会提到老朱。在当时,业内人很佩服朱耀明的胆量如此之大。因为,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有公安和金融部门经常对倒卖国库券的人清查,一旦被抓到有倒卖行为,所有的钱款就会被充公。”汪先生回忆说。据业内人估计,单做倒卖国库券生意,朱耀明一年交易量就达到几百万元,在当时家庭收入只有百来块时,他一年就赚到了几十万元。搞了五六年国债生意,他至少获利百万元。 “倒邮票”成全国邮市红人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和朱耀明出差到济宁,就亲眼感觉到了他的魄力。”汪先生表示。“在出差间歇,我们相约到济宁邮市去逛了一下,朱耀明问了邮票摊后,觉得由邮电局发行的限量发行的邮票价格很便宜。于是立即甩手几万元投入了几套邮票,如《孔子》、《铜车马》、《西湖》等。他回来后,全身心投入邮市投资。到上海、广州、北京等地收集邮票筹码。刚买完邮票不久,恰逢邮市暴涨,手中邮市资产成倍上涨,朱耀明进入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市场人士的关注,价格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并在邮市下跌前,基本清仓收回投入资金。在此期间,朱耀明开始做起了股市,在股市跌的时候选择短炒邮票。炒邮票这一段时间,他百万资产变成了千万级。” 汪先生告诉记者,真正让朱耀明变身“亿万家财”的,是他抓住“打新股”、做一级半市场的机会。由于朱耀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机构找到了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坐庄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