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猴一举登上3000元大关,在邮人目瞪口呆之时,于是又见此类邮评:“该票由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金猴通体油黑发亮,双目炯炯有神,邮票设计极具艺术价值,不升值才怪!”金猴的投资价值在各邮刊上所述甚多,其引发的审美价值取向发人深思。猴票的价值真的是因为名家名作的原因吗?其实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事实并非这么简单,猴票迅速升值有它与众不同的“际遇”。 1980年我国第一次发行生肖邮票庚申猴,印量只有500万枚,这相对于以后的动辄上亿的其他生肖邮票印量自然是少之又少,但是当时该票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抢购,邮票滞销,被大量用于通信,自然消耗掉很大数量。等后面几枚生肖票发行后,人们再去寻觅庚申猴时才发现“黑猴”已变成“金猴”了。从众心里的驱使和邮市的追捧使猴票的价格一路扶摇直上。 由此可见,猴票价格的飙升,原因在于印量少,消耗大,“龙头”效应和众人追捧。猴票的设计确实精美,但我们评价邮品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在邮市上邮票的价格受多方面的影响,价格高的邮票艺术价值不一定高,而价格低的邮票艺术价值不一定低,这是由于邮票是艺术品二次创作的原因造成的。 这十几年来,从1992年开始发行的编年票设计屡受非议,恐怕也是价格因素在作怪。编年票由于发行量大,自然消耗非常少,有的发行量等于存世量,价格一直上不去,大部分邮票还处于长期打折的地位。但编年票中也有艺术价值高的邮票,只是平时价格遮眼,不见真正的价值而已。随着通信的大量消耗和邮政部门的适时销毁,编年票的数量会发生大的调整,那时候人们才会发现编年票中被长期埋没的艺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