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1月1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小规格”(125x78mm)的《马踏飞燕》普通邮资明信片以来,它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出现,成为单位(或企业)的广告宣传、旅游门票等的载体,并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
(一)
2002年至2006年国家邮政局共发行“小规格”普通邮资明信片32套(枚),面值30分。其中全国版(由国家邮政局选择,供应全国各单位自由申报的邮资图)有2套(枚),即《马踏飞燕》和《信达天下》;其余30套(枚)均是地方版(邮政部门为扩大函件业务开发的专门邮资图,由各省市申请单位达到印制的数量,便可获准一个专用的邮资图案,用来印制带广告的普资片)。从年度的发行数看:2002年1套(枚)《马踏飞燕》,2003年2套(枚)《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和《银鎏金镶珠金翅鸟》,2004年8套(枚),2005年11套(枚),2006年10套(枚)占全年普资片14套的71%,成为当家品种。从选题看:地方版30套(枚)主要是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占23套(枚),文物2套(枚),新型城市建筑4套(枚),革命圣地1套(枚)。设计手法也较陈旧,多取用摄影照片为邮资图案。邮资图形状呆板,清一色的矩形。发行的省市也不平衡,计有15个,其中发行最多的是四川5套(枚)、江苏4套(枚)、浙江3套(枚),东北、西北省份未发行。印制厂家分别有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北京、山东、辽宁、广东、上海等邮电印刷厂。
(二)
“小规格”普资片会得到邮人的喜爱,分析其原因是:
1.物以稀为贵。它规格比其他片小巧玲珑,对发行部门来说可节约成本,对集邮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新颖邮品,乐于收藏。
2.是旅游、集邮两种文化相互促进的好载体。目前许多旅游景点用申请获准的“小规格”普资片作为门票,使集邮与旅游紧密结合。
3它拓展了地方题材纳入国家“名片”,弥补邮票有限选题的不足,加上它规格小型、信息丰富、样式繁多等魅力,自然惹人喜爱。
4.“小规格”普资片在发行中不断改进,如人们对普资片无志号无品名一事,现已得到改进,2004年发行的《雁荡山大龙湫》和《蒙山鹰窝峰》已在邮资图上注明。自2004年9月15日发行的《千岛湖珍珠列岛》开始,在片的左下角印有品名,得到集邮界的称赞。
(三)
为使“小规格”普资片更健康的发行,笔者有以下建议与希望:
1. 对邮资图的设计质量应进一步提升。从这5年发行的邮资图来看,是清一色的矩形,陈旧呆板无新意,应当采用些其他形状。再是不宜多用摄影图片作邮资图案,因为邮资图规格都限制在19-26x18-30mm之内,使一些图案模糊不清,欣赏时很费劲,如《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和《红螺寺》的邮资图案就如雾里看花。在片型方面,2004年4月30日发行的《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片右侧采用异形状与邮资图相映衬托,颇有新意。
2国家邮政局在审批地方版邮资片时,对题材和地区发行数量应予把关,防止选题重复与不平衡现象。
3.集邮界最关心的问题是首日实寄。笔者认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首日实寄,在近几年内恐难实现。如全国版的《马踏飞燕》片是2002年1月10日发行的,笔者收到后原地实寄是1月19日,比发行首日也迟误了九天,何况地方版就更不言而喻。只有逐步疏通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或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