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结缘古钱币 半生藏品梦

[日期:2007-05-22]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 [字体: ]
结缘古钱币半生藏品梦
结缘古钱币半生藏品梦
《杨四知堂赏》银牌
结缘古钱币半生藏品梦
中央直辖循军第三路司令部证章
结缘古钱币半生藏品梦
中央直辖循军第三路司令部证章□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黄虎 见习记者 吴亮亮 本版摄影 见习记者 吴亮亮

  央视二套的鉴宝栏目网站上,近日出现两件别致的藏品——惠州市收藏家黎大城的藏品《杨四知堂赏》银牌及清代《银质徽章》,以供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们欣赏。

  在黎大城家中,记者看到这枚葫芦形的银牌,上半部刻“杨四知堂”,下半部刻一大“赏”字,系明末名医杨其贤在河南开医馆时的纪念性赏功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谈到这枚银牌的收藏经过,黎大城不禁回想起了他的收藏路。

  文革时期

  因收藏古币被迫缀学

  矮小狭窄的一室一厅里,能用的空间全放满了瓷器、字画、古钱币、石头,书柜上也堆满了各种历史书籍和资料,这就是黎大城的家。

  黎大城告诉记者,这些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也是他的第二生命。据了解,50年代初出生于惠阳的黎大城从小就有收藏古品的天性,但当时只是停留在玩的程度上,并不懂得研究。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一些人经常会将家里的古钱古币当垃圾、废品清理出来,黎大城便常常和伙伴们一起到庄稼地里拾荒。“玩伴几人将捡来的古钱当玩具,他们玩腻后就随手丢弃掉,唯独我会收藏起来。”今年57岁的黎大城回想起50年前收藏的第一枚古钱,依然记忆犹新。

  1966年,正值文革初期,古钱被列入了封建社会的产物而被清理。但正读小学的黎大城依然对古钱情有独钟,偶尔在庄稼地里或江边捡到几枚黑漆亮的铜钱,回去查字典研究发现与当时的皇帝年号吻合,有太平通宝、淳化元宝、元丰通宝。于是他偷偷地将拾来的古钱收藏起来,然后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再拿出来欣赏研究。“一次在家中整理古钱,正玩得入迷,一批小红卫兵突然从外面冲了进来。”黎大城回忆道,自己赶快将一部分古钱撒到猪圈里,但剩下的2/3来不及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没收走。从此以后,黎大城便被扣上了“旧思想,旧封建”的帽子。也就是这顶“帽子”,迫使他小学毕业后,不能再如愿地升读初中。

  辍学后,黎大城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1972年,他终于排除种种困难通过了兵检和审查,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了几年步兵后,黎大城被调任团政治处宣传股,负责美术宣传工作。参军入伍的6年时间里,他不得不放弃了古钱的收藏。

  复员工作后

  转战徽章 收集近500枚

  复员退伍后,黎大城开始在收藏上“重整旗鼓”,那时他在原惠阳县影剧院工作,每月工资只有30多元,但他还是坚持从工资里抽出10多元购买古钱,并且随着工资的增长,投资也越来越大。1995年,中国华夏民间展览在惠州举行,在惠州博物馆馆长的要求下,黎大城拿出了部分古钱代表惠州地区展览。

  上世纪90年代末,黎大城开始对徽章产生兴趣,并逐步放弃对古钱的收藏,通过朋友和收藏市场,黎大城不仅将绝大部分古钱换成了徽章,还花费了几万元购进一批。如今,黎大城已经收集有上至明朝、下至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徽章近500枚。

  在这些徽章中,还有不少是难得的精品,如一枚名为“中央直辖循军第三路司令部证章”,是辛亥革命时期惠州陈炯明推翻惠州清政府后建立的第一支军队的象征;此外,还有孙中山护法时期、红军苏维政府时期等年代的徽章。黎大城告诉记者,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将徽章拿出来欣赏,“徽章里不仅包含工艺、图案、字体,还有历史和故事。”

  有一次,有朋友介绍说藏友有一枚银牌,但不知其价值,想寻找有缘人。黎大城当即跑过去看,这枚纯银制、做工精巧古朴的《杨四知堂赏》牌很快就吸引了他,但物主要价极高,一时未能拿下。回到家后,黎大城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便立马去筹款,随后赶去物主家买下了这枚银牌。

  几番辉煌

  收藏终成系列 希望开展馆出书

  如今,黎大城经过研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和无数次历练,慢慢地练就了看锈气、听声音、辨铜质、察风格等辨伪的绝技,收藏之路走上了正规。黎大城向记者透露,年轻的时候,自己怀揣着几千元上广州西关古玩市场,琳琅满目的古玩顿时让他大开眼界,但他还是不敢轻举妄动,而是选择了最熟悉的古钱币,从刀布币、半两、五铢到方孔圆钱等一网打尽。带回家后沾沾自喜,但后经专家鉴定,除五铢外,其它的全都是高仿品,几千元买了仿品,黎大城损失惨重。当记者问到他当时的感受时,黎大城未言先笑:“学费嘛!没有买到仿品,怎能算收藏家?没有切肤之痛,怎能奋发呢?”

  苦心不负有心人,黎大城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据介绍,2000年的全国古钱币巡展活动到惠州市,邀请了黎大城参加。当黎大城把最早的先秦古币到清末民初的制钱展现在市民面前时,专家们都给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惠州市藏家举办的文物巡展,又一次邀请了黎大城,藏品的展出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震撼。惠州文学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6年底,黎大城把数百枚徽章整理后祥加注解,并把他最看中的《杨四知堂赏》牌投到了央视的二套《鉴宝》栏目,1个多月后,该枚银牌顺利通过了初选;今年4月底,黎大城的一枚清代《银质徽章》又顺利通过了初选,展示在《鉴宝》栏目上。为了保护这批历史徽章,方便观众欣赏,去年底,黎大城还和儿子一起,将部分徽章通过扫描制成电脑光碟。

  如今,黎大城收藏的近500枚徽章中,囊括了明清、民国、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革徽章及外国部分徽章。黎大城通过查阅大量的史书和资料,对每枚徽章进行了整理,不仅整理出徽章的名称、形状,还把它的出处及相关的历史记录了下来。这些资料,对惠州乃至广东的历史资料都能起到填补性的作用和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黎大城说,影剧院被私人承包后,他现在每月的补助还不到300元,因此生活特别节俭朴素,但在徽章收藏方面,却从来没有吝啬过。他告诉记者,目前他有两个最大的愿望还没有实现,第一个是希望能办一个私人展览馆,第二是能出一本历史徽章的书籍。“两个愿望如果能实现,我的收藏人生也算是圆满了!”话语中,黎大城对暂未实现的愿望充满了憧憬和期许。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4套人民币收藏潜力显现,50元券半年涨近2倍
下一篇:股市抽离资金触及邮市的神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