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6日发行的《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是一套“抽象”得让人无法看懂的邮票,笔者认为,这又是一套“抽象”设计品种的败笔,这样的“抽象”设计,不值得提倡。它的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画面“元素”拥挤,过于杂乱。这枚以抽象手法设计的邮票,按照设计者的解释,是“借鉴了话剧舞台设计的理念,将文字与图形同构,以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在方寸之间营造出空间概念,通过结构上的延伸来展示话剧舞台的特色……邮票图案中通过对话剧舞台灯光的借用,影射出‘100’字样”、“选择了包容量比较大的(喜悲二种表情)脸谱”、“背景是中国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的海报”等多种设计元素组合而成的。但是,设计者忽视了邮票画面太小的实际情况,违反了邮票主图设计元素“宜精不宜多、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因而,在上述多重设计元素重叠使用的情况下,造成了这枚邮票主图画面过于拥挤、杂乱。观赏者根本无法辨别邮票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画面上两个木偶式的脸形也根本无法使人联想到是表现“话剧”舞台艺术的;左右二束投影式的光柱不仅破坏了邮票画面的整体感,而且其投射所产生的“阴影”方向也是错误的。
2.缺乏立体感和动感,画面残缺不全。虽然邮票主图使用了这么多的“元素”,但是,却没有体现出抽象之美,反而使邮票主图缺乏立体感和动感。整个邮票画面给人留下的是杂乱无章、残缺不全的感觉。
3.色彩陈旧,难以体现出“话剧百年纪念”主题。设计者“选用了中间色的驼色,意图彰显话剧艺术的典雅、经典”,但是,殊不知这样的颜色使用在方寸邮票上,特别是纪念题材的邮票上,缺乏热烈、喜庆的氛围,给人以陈旧之感,难以体现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年的喜庆主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枚邮票是一枚抽象设计品种的败笔。邮票是观赏艺术,如果该套邮票能够采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把当年话剧诞生时上演《黑奴吁天录》的海报作为背景,选取《黑奴吁天录》话剧中的经典舞台镜头作为主图,既尊重了话剧诞生的历史事实,又能引起观赏者的回忆和联想,该有多好呢!这样的抽象设计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