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的奥地利邮票

[日期:2007-05-29]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司徒一凡 [字体: ]

    这是奥地利邮政于2003714日发行的邮票,一眼望去,单从票图中的京剧旦角形象及“杜兰朵”3个中文字,就已经可以判定它是一枚“中国题材”邮票了。继续仔细观察邮票上的文字和图案:此票面值为0.55欧元,右上角醒目的黄色德文OPERN及其下方黑色德文FESTSPIELE连起来是“歌剧节”之意,而右侧的ST MAR-GARETHEN则是其举办地圣·玛格瑞森。邮票右部中文“杜兰朵”与意大利文TURANDOT构成中国传统建筑图形,红色的背景中可见旗帜飘扬的天安门城楼一角。邮票左下角印有设计者R. GRUBER名字。经过上述“读图”过程,已可大致勾勒出此票的发行目的及背景:这是为在奥地利的圣·玛格瑞森举行的歌剧节而发行的纪念邮票,歌剧《杜兰朵》曾在止演出。   

 

《杜兰朵》(又译《图兰多》)最初是18世纪意大利作家卡洛·葛奇创作的童话,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北京一个叫杜兰朵的公主招亲的传奇故事。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晚年时开始将其改编成歌剧,但该作品尚未完成他就去世了,最后由其弟子阿尔法诺续写完成。该剧于1926年在米兰首次公演,剧中多次采用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旋律,现已成为世界十大著名歌剧之一。   

 

.玛格瑞森是古罗马时期为维也纳提供建筑石材的采石场遗止。1926年后,这里成为戏剧表演的天然大舞台,也是欧洲目前最大的露天舞台,可容纳10万余名观众。从1961年起,这里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的歌剧节,已有许多著名歌剧在此上演。2003724日至824日歌剧节期间,这里演出了普契尼的《杜兰朵》,舞台设计再现了古代北京的宏大场景。   

 

邮票主图并未直接出现歌剧《杜兰朵》的场景,而是采用了京剧《杜兰朵》的剧照。早在1993年和1994年,改编自歌剧的京剧《杜兰朵》两次赴意大利共演出30场,引起轰动,并产生重大影响。极限明信片上加盖的首日纪念邮戳中也有中文“杜兰朵”字样,并有中国传统建筑——桥亭的图案,与邮票相得益彰。   

 

《杜兰朵》的故事诞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流行“中国风”的年代,是以西方人的角度来描述中国的人和事;其后又成为著名歌剧,经年传唱,从欧洲来到中国。它被还原成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戏剧后,再从中国传向欧洲。奥地利这枚邮票就见证了这一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它所表现的内容涉及文化、艺术、戏剧、建筑、文字、人物等多个专题,值得向读者推介。   

 

最后,留一个问题:此票上的京剧旦角原演员是谁?现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的邓敏曾饰演过“杜兰多”,不知邮票上的人物是否就是她?还望知情者补充。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买盘又起了
下一篇:“游圣”徐霞客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