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依据邮市特点推动行情发展

[日期:2007-06-03]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张健初 [字体: ]

    与邮友聊天,大家都说,如果股市资金能抽个百分之零点几到邮市就好了,那样邮市也不至于像现在,走一步歇三步了。股市现在有多少资金?不清楚,只知道大家在一起聊天的那日,沪深两市主板成交是38942亿元,如果按0.1%计算,进入邮市的资金,也有3个多亿。如果真有3个多亿的资金杀进邮市,其火爆程度,用“壮观”,用“波澜壮阔”,用“如火如荼”等词来形容,一点也不显得夸大。具体到20032004小版,哪一款的价格都会冲到200元左右。市场上热动的“文房四宝”丝绸版,市价更会高到300元以上。“庚申猴”什么价,恐怕要过5000元了吧?   

 

会出现这种可能吗?佑计概率极低。至少如果我是股民,就不会把股市资金抽到邮市上来。理由有三:一、对于圈外人,邮市运作的专业性太强,轻易不敢趟这深水。而股市,千余只股票,只要对其中三五只有所了解就足够了,它的涨跌起伏,主要依附于大盘;二、邮市变现能力太差,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邮民,或进或出,都不能便利操作。股市借助电脑,足不出户,就可自如开展自己的交易。即便股市大跌,也随时有新的下家;三、邮市未来预期不可知,也就是说,仅凭邮票收藏价值,难以支撑其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股市上的上市公司业绩是多变的,具有成长性(或反之),它的升值前景也因此而更具诱惑力。   

 

大多老邮人不仅不期待股市资金向邮市流动,反过来,还担心流向邮市的股市资金,在为邮市带来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加剧烈的震荡。类似资金,邮市称之为“过江龙”,通常情况下,它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额巨大,一旦入市,能造成井喷行情,而一旦撤离,也会引发巨大打压;二是流动性强,常常是快进快出,来无影,去无踪,具有爆发性,大多情况下,还没有等大家回过味来,它已经结束了;三是手法凶悍,强拉强压,进的时候不计后果,出的时候也不计后果。这三点,对仍没有从脆弱状态中完全恢复过来的邮市,都是雪上加霜。回望历史,类似情形出现多次,特别是2001年,市场半天之内陡然转强,但仅仅一周,行情又神秘消失。结果是,短线拉得越猛越高,后期跌的时间就越长,这对邮市人气,极具杀伤性破坏作用。    

 

邮市有邮市的自身特点,它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一、集邮者。集邮者是邮市坚实基础,数以百万的忠实集邮者,恪守自己的集邮宗旨,邮票是用来“集”的,无论价格高低,都不会拿来换钱。这一点,我们称之为“沉淀性”;二、邮商。邮商是邮市运行的主体,他们的生财之道,是利用邮票价格的上下起伏赚取其中的差价,谋取的是常规利益;三、投资者。投资者是泛概念,相比之下,投机成分更大一些,定位投机者可能更正确。他们也类同于邮商,但把邮商的运作模式扩大化,以便短期从中获取暴利,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炒作”。从邮市三大构成分析过江龙资金,可以明显看到,它们的利益只与投资者(投机者)利益一致。因此,过江龙资金流入邮市,只会带来场面上的局部繁荣,根本不可能推动邮市实质性地快速进入上升通道。没有资金是万万不能的,但资金也确实不是万能的。因为资金是趋利的,而邮市在“利”之外,多少还带有“文化”的色彩。   

 

邮市从19974月泡沫高峰走到现在,前后已经整整10年。这是一个超大“U”字图形。跌的过程是痛苦的,爬的过程是缓慢的,正因为这一点,大多集邮人还是希望邮市能平稳的健康的向上推动,一口气即便吃成了胖子,胖子遭受的罪也是非常难受的。2007年是邮市由量变向质变转换的一年,邮市下一步向哪个方向走,以什么样的方式走,以什么样速度走,真的十分关键。在这种基本面、人气面、政策面都向好的大环境下,市场更要以健康的、自重的、良性的态势往上发展,切莫因贪一时之快,坏了邮市的千秋功业。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谁关上了邮市的大门
下一篇:五月邮市:来时一阵风,过后一场空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