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部门公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发行的8套纪特邮票的发行量,这是继去年10月先公布2006年前三套纪特邮票的发行量、12月又公布第一季度纪特邮票的发行量后,第三次公布新邮的发行量,这样2006年上半年邮票的发行量全部公布于众。在这个即将进入歇夏期的时刻,公布新邮发行量,可见有关部门的良苦用心,尽管有些姗姗来迟,但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新邮调控的力度与轨迹。不过,新邮的发行量似乎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市场反应平淡,其实,利好消息早在年册的销售中就已经释放。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套票发行量最多的是《丙戌年》为5562.30万套,最少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680万套;小版张发行量最多的是《丙戌年》为299.80万版,最少的是《民间灯彩》为100万版;小型张的发行量《云岗石窟》为768.43万枚,小全张的发行量《武强木版年画》为766.80万枚,小本票的发行量《丙戌年》为533.10万本,不干胶品种《犬》的发行量为150万版。生肖邮票的发行量不具备普遍意义,除此之外,套票中发行量最大的则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为998.10万套,而套票的平均发行量为814.71万套,大多数邮票的发行量控制在800万套以下,占总数的60%,其中发行量在900-1000万套之间有2套,在800-900万套之间有2套,在760-790万套之间有9套,700万套以下的有1套,而票与小型张的比例接近1:1。由此可见,小型张、小全张的发行量与J172M“亚运会”小全张(748.25万枚)和T135M“马王堆”小型张(727.77万枚)相当,套票的发行量与T96“拙政园”(770.76万套)、T99“牡丹亭”(766.06万套)、T111“木兰花”(774.15万套)相当,2006年新邮无疑是编年票中发行量最少的,而小版张由于近年来受到集邮者追捧,发行量有所增加。集邮者和投资者可以比照发行量的大小,有的放矢,对新邮进行准确判断、定位,进而有选择地收藏和投资。
2006年国家邮政局对纪特邮票发行销售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销售政策由“预订为主,零售为辅”调整为“预订和零售并举”,按照新邮出售办法规定,邮票发行之日起,在全国各地邮局出售,出售期限为6个月,逾期后,所有邮政窗口都不能再进行销售。同时,超过6个月发售期未售出的邮票,统一上缴并销毁,借鉴大多数国家邮政部门确定邮票发行量的方式,即在邮票发行期结束后,按照纪特邮票的实际销售量确定发行数量。新邮发行量的公布,无疑给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选题重大、设计精美、非常热门的新邮零售量就大,因此,其发行量也水涨船高,例如:《全面取消农业税》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的发行量就接近1000万套。相反,不是热门题材的新邮,再加上几乎没有零售,其发行量就相对较低,甚至有可能成为一年之中的“筋”票,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发行量只有680万套就是典型的例子。或许有了它们的支撑,年册才不会打折,俗话说,题材是银,发行量是金,发行量是收藏和投资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在市场上高出面值几倍的价位,就是对“物以稀为贵”的最好诠释。下半年发行的《和谐铁路建设》和《乌兰夫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两套新邮即有可能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有一点值得集邮者和投资者注意的是,现在公布的新邮发行量虽然是销毁了未售出的零售邮票的发行量,但并不完全是新邮预订数量,其实它还应包括用于开发新邮附加值和集邮公司库存的新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