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东楚网)

[日期:2007-06-24] 来源:东楚网   作者:郭子斌 [字体: ]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酷爱古玩收藏的郭子斌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瓷碗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瓷罐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镂空透雕玉瓶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吴建新 文/摄
  郭子斌的收藏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他是黄石有名的集邮大家。到上世纪90年代,他弃集邮迷上了古玩,不仅如此,还念起了“收藏经”。
  6月中旬,记者慕名来到郭子斌家,看到满屋的古玩藏品,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从“集邮”到“古玩”

  今年54岁的郭子斌原是市邮政局集邮公司经理。上世纪60年代,他在邮政部门上班时,就爱上了邮票。那时,他主要收集盖戳邮票,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所有的邮票以及与邮票相关的纪念封等,成为当时黄石收藏界的集邮“大王”。同时,他还热心于黄石地区集邮市场的发展,在他的倡议下,黄石成立了集邮协会,发展会员几千人,是当时黄石地区最大的民间组织。
  在集邮过程中,郭子斌又瞄上了古玩。通过了解,他发现古玩收藏的文化内涵更深,价值潜力更大,于是,他将主要精力转到古玩收藏中。
  1994年夏,郭子斌听说江北浠水一位老乡家中有两个清代的“将军罐”,这个消息让他十分兴奋。次日一大早,他驱车赶到预约地点。由于缺乏鉴定知识,只是凭感觉和激情,很快用筹集来的一万元资金买下这对“将军罐”。回到家,他自认为购买到两件珍品,美滋滋地在家孤芳自赏。
  随着对古玩藏品的深入了解,郭子斌发现自己购买的那对“将军罐”不像真品,于是请来几位高手进行交流,大家都认为,这对所谓的清代“将军罐”纯粹是一对赝品,后来经专家鉴定,也认为是赝品。按当时的市场价最多不超过300元。这下,郭子斌如同吃了一只苍蝇,心里怪难受的,当时恨不得将它摔了。
  吃一堑,长一智。郭子斌将这对“将军罐”摆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擦亮双眼,向前辈学习,多与藏友交流,避免吃亏上当。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郭子斌的藏品越来越丰富,他也成为黄石古玩市场的领头人之一。

  古玩收藏重在交流

  有一次,黄石的梁先生将自己1992年在江北一个偏远农村花了几千元购买的几件瓷器拿出来交流。藏友们仔细鉴定后,认为是仿制品。梁先生叹息“这是我花了1500元买的,据说是元代的”。
  藏友们和梁先生一起仔细看了看胎底, 又摸摸釉,确认这几件瓷器是元代的仿制品,最多值几十元。不死心的梁先生专门请专家进行鉴定,结果与藏友们的意见一致。
  郭子斌对此分析,在黄石,有许多人冲着发大财的想法进入古玩市场,这不免带上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可是玩古的大忌。古玩收藏,是要有一定的眼力,但一个人的眼力又是有限的,现在黄石有很多藏友跟当初自己进入收藏时一样,将藏品藏在深闺处,自我陶醉,等有一天拿出来见“公婆”时,发现全是水货,那样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郭子斌认为,黄石古玩收藏人不少,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又缺少交流。玩古首先要有理论基础。古玩的门类多范围广,涉及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品,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宽广。古玩行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百年来古玩铺出的徒弟何止成千上万,但能在这行当里站得住脚的人不多。
  在古玩市场,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不计其数。进去了不见得就是行家,就是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古玩界所说玩古要具有眼力、魄力、财力,这“三力”中眼力是最重要的。要长期当一名谦虚的学生才会少“走眼”。
  良师益友利于行。郭子斌说,在玩古过程中,要多向那些道德与眼力都好的人学习,但绝不要互相做生意,“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一种坦率而没有钱味的气氛中,双方心情会更愉快,宜于交流心得。往往,当一个人碰到难题不知所解时,旁人一句话便人茅塞顿开。
  郭子斌认为,既要尊重所有内行的人,又不能盲目崇拜,而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听任何人的意见。一件东西的误判,其实就隐藏着今后自己吃亏的可能性。东西的真假不是某人某句对和错所能定性的,而是以铁证为依据。不要轻信这件东西是从那里来的故事,而要凭自己积累的知识来分析。看不懂或没有十分把握绝不要买,宁可放弃也不要上当。  
  古人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代古玩者说“多看少买”,这些都是玩古的至理名言。

  黄石呼唤收藏市场

  “黄石缺少一个收藏、文化交流的市场,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文化城市是不相称的。”郭子斌认为,黄石地处鄂东南,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周边地区相比,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交流场所。
  就收藏而言,黄石地区仅有一条信息巷,而这条巷子早己破烂不堪,不能承载规模稍大的藏品交流。许多外地藏友来黄之后,都失望而返。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黄石藏友都无奈到外地发展了。拿武汉来说,在武汉文物古玩市场上,黄石人占了三分之一,他们将黄石文物古玩都带给外地了,甚至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流失到外地。
  就收藏而言,黄石地区仅有一条信息巷,而这条巷子早已破烂不堪,不能承载规模稍大的藏品交流。许多外地藏友来黄之后,都失望而返。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黄石藏友都无奈到外地发展了。拿武汉来说,在武汉文物古玩市场上,黄石人占了三分之一,他们将黄石文物古玩都带到外地了,甚至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流失到外地。
  郭子斌介绍,去年,他去浙江义乌考察,发现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黄石人借鉴。义乌市为了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政府部门专门划出一块市场,鼓励投资者将民间一些百年老宅整体搬迁进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民间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维修的经典老宅,又可以在市内增添新的文化场所,可算是一举两得。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在黄石,阳新、大冶偏远的乡村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宅,由于时间久远,村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很多己经坍塌。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纷纷将其拆除建了楼房,这些古宅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一些外地投资商己在黄石,阳新、大冶偏远的乡村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宅,由于时间久远,村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很多己经坍塌。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纷纷将其拆除建了楼房,这些古宅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一些外地投资商已经盯上了这些(今年33月,本报报道了武汉一投资商花26万,将阳新浮屠一栋几百年的古宅整体迁走)。如果黄石也能像义乌那样,将团城山公园整体规划,鼓励投资者将这些民间瑰宝整体搬迁到此,建立一条古建筑群文化长廊,这样不仅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市场,还能成为黄石地区一道观赏性很强的旅游景点,也保住了这些民间瑰宝。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酷爱古玩收藏的郭子斌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瓷碗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瓷罐

郭子斌:从集邮大王到古玩先锋
镂空透雕玉瓶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吴建新 文/摄
  郭子斌的收藏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他是黄石有名的集邮大家。到上世纪90年代,他弃集邮迷上了古玩,不仅如此,还念起了“收藏经”。
  6月中旬,记者慕名来到郭子斌家,看到满屋的古玩藏品,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从“集邮”到“古玩”

  今年54岁的郭子斌原是市邮政局集邮公司经理。上世纪60年代,他在邮政部门上班时,就爱上了邮票。那时,他主要收集盖戳邮票,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所有的邮票以及与邮票相关的纪念封等,成为当时黄石收藏界的集邮“大王”。同时,他还热心于黄石地区集邮市场的发展,在他的倡议下,黄石成立了集邮协会,发展会员几千人,是当时黄石地区最大的民间组织。
  在集邮过程中,郭子斌又瞄上了古玩。通过了解,他发现古玩收藏的文化内涵更深,价值潜力更大,于是,他将主要精力转到古玩收藏中。
  1994年夏,郭子斌听说江北浠水一位老乡家中有两个清代的“将军罐”,这个消息让他十分兴奋。次日一大早,他驱车赶到预约地点。由于缺乏鉴定知识,只是凭感觉和激情,很快用筹集来的一万元资金买下这对“将军罐”。回到家,他自认为购买到两件珍品,美滋滋地在家孤芳自赏。
  随着对古玩藏品的深入了解,郭子斌发现自己购买的那对“将军罐”不像真品,于是请来几位高手进行交流,大家都认为,这对所谓的清代“将军罐”纯粹是一对赝品,后来经专家鉴定,也认为是赝品。按当时的市场价最多不超过300元。这下,郭子斌如同吃了一只苍蝇,心里怪难受的,当时恨不得将它摔了。
  吃一堑,长一智。郭子斌将这对“将军罐”摆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擦亮双眼,向前辈学习,多与藏友交流,避免吃亏上当。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郭子斌的藏品越来越丰富,他也成为黄石古玩市场的领头人之一。

  古玩收藏重在交流

  有一次,黄石的梁先生将自己1992年在江北一个偏远农村花了几千元购买的几件瓷器拿出来交流。藏友们仔细鉴定后,认为是仿制品。梁先生叹息“这是我花了1500元买的,据说是元代的”。
  藏友们和梁先生一起仔细看了看胎底, 又摸摸釉,确认这几件瓷器是元代的仿制品,最多值几十元。不死心的梁先生专门请专家进行鉴定,结果与藏友们的意见一致。
  郭子斌对此分析,在黄石,有许多人冲着发大财的想法进入古玩市场,这不免带上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可是玩古的大忌。古玩收藏,是要有一定的眼力,但一个人的眼力又是有限的,现在黄石有很多藏友跟当初自己进入收藏时一样,将藏品藏在深闺处,自我陶醉,等有一天拿出来见“公婆”时,发现全是水货,那样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郭子斌认为,黄石古玩收藏人不少,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又缺少交流。玩古首先要有理论基础。古玩的门类多范围广,涉及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品,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宽广。古玩行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百年来古玩铺出的徒弟何止成千上万,但能在这行当里站得住脚的人不多。
  在古玩市场,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不计其数。进去了不见得就是行家,就是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古玩界所说玩古要具有眼力、魄力、财力,这“三力”中眼力是最重要的。要长期当一名谦虚的学生才会少“走眼”。
  良师益友利于行。郭子斌说,在玩古过程中,要多向那些道德与眼力都好的人学习,但绝不要互相做生意,“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一种坦率而没有钱味的气氛中,双方心情会更愉快,宜于交流心得。往往,当一个人碰到难题不知所解时,旁人一句话便人茅塞顿开。
  郭子斌认为,既要尊重所有内行的人,又不能盲目崇拜,而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听任何人的意见。一件东西的误判,其实就隐藏着今后自己吃亏的可能性。东西的真假不是某人某句对和错所能定性的,而是以铁证为依据。不要轻信这件东西是从那里来的故事,而要凭自己积累的知识来分析。看不懂或没有十分把握绝不要买,宁可放弃也不要上当。  
  古人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代古玩者说“多看少买”,这些都是玩古的至理名言。

  黄石呼唤收藏市场

  “黄石缺少一个收藏、文化交流的市场,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文化城市是不相称的。”郭子斌认为,黄石地处鄂东南,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周边地区相比,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交流场所。
  就收藏而言,黄石地区仅有一条信息巷,而这条巷子早己破烂不堪,不能承载规模稍大的藏品交流。许多外地藏友来黄之后,都失望而返。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黄石藏友都无奈到外地发展了。拿武汉来说,在武汉文物古玩市场上,黄石人占了三分之一,他们将黄石文物古玩都带给外地了,甚至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流失到外地。
  就收藏而言,黄石地区仅有一条信息巷,而这条巷子早已破烂不堪,不能承载规模稍大的藏品交流。许多外地藏友来黄之后,都失望而返。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黄石藏友都无奈到外地发展了。拿武汉来说,在武汉文物古玩市场上,黄石人占了三分之一,他们将黄石文物古玩都带到外地了,甚至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流失到外地。
  郭子斌介绍,去年,他去浙江义乌考察,发现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黄石人借鉴。义乌市为了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政府部门专门划出一块市场,鼓励投资者将民间一些百年老宅整体搬迁进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民间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维修的经典老宅,又可以在市内增添新的文化场所,可算是一举两得。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在黄石,阳新、大冶偏远的乡村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宅,由于时间久远,村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很多己经坍塌。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纷纷将其拆除建了楼房,这些古宅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一些外地投资商己在黄石,阳新、大冶偏远的乡村保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宅,由于时间久远,村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很多己经坍塌。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纷纷将其拆除建了楼房,这些古宅都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一些外地投资商已经盯上了这些(今年33月,本报报道了武汉一投资商花26万,将阳新浮屠一栋几百年的古宅整体迁走)。如果黄石也能像义乌那样,将团城山公园整体规划,鼓励投资者将这些民间瑰宝整体搬迁到此,建立一条古建筑群文化长廊,这样不仅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市场,还能成为黄石地区一道观赏性很强的旅游景点,也保住了这些民间瑰宝。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气息尚存 邮市走向还有变数(俞敏)
下一篇:理性入市避风险(中国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