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企望精品,邮票设计也应立法!(集邮报)

[日期:2007-06-27] 来源:集邮报   作者:林猷熙 [字体: ]

    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关系着国家的声誉。但近年来,邮票质量常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虽然每年都有“佳邮评选”,但平庸之作接二连三,对此广大邮人心急如焚,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集邮报》还评出“最差邮票”,其目的在于提醒邮票设计者,要增强精品意识,为国争光。   

 

邮票设计本是“名利双收”的活儿,特别是那些没有设计过邮票的艺术家们,更是跃跃欲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邮品开发”的不断繁荣及个性化邮票的大量出现,使一些受聘的设计家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对正经的活儿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尽心尽责了。君不见:   

 

近年来,一些邮票设计家采用“短、平、快”的设计手法,纷纷采用“徽志+数字”(俗称“数字组合邮票”)的设计公式为邮票构图,如邮资封、片:继JF82JP66JP71之后有JP119JP135等等,邮票则有《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2004-4)、《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八十周年》(2005-8)、《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2005-11)、《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2006-21)、《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2006-24)、《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2007-13)……,特别是有些徽志还是现成的,手到擒来,加上简单的数字,采用电脑像孙猴子来个“七十二变”,想“化腐朽为神奇”,实是使单调、呆板的构图变幻成虚无的、使人看不懂的东西。如有邮人提出质疑,作者就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说真的,如果没有邮票设计家的“解释”,集邮者对“数字组合邮票”是看不懂的,更不要说一般用邮者了。为什么“数字组合邮票”如此风行呢?说白了,不是设计家“江郎才尽”,而是图个省力省事。   

 

有些设计名家还擅长“拿来”,今年的典型例子是拿来以“驿使图”为主图的邮政绿卡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票的主图,由于是著名邮票设计师设计的,因此还博得“新颖、巧妙,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誉。不难看出,邮评文章长期以来陷入了只说好不说差的怪圈,而邮票的评审则好像是“走过场”。   

 

大家知道,工业上的机械、电力、建筑等设计图纸,设计者都要负法律责任。关系到国家声誉的邮票,其严肃性和影响更是巨大和深远,因此,邮票设计立法就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只有立法,做到有奖有惩,责权分明,才能杜绝抄袭和差错,避免公式化的设计和产生平庸之作;只有立法,才能提高我国邮票的设计水平,促使邮票设计人员多出正品、精品。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一本图文并茂的集邮专著(中国经济周刊)
下一篇:“大进军”邮票赏析(中国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