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关于邮市定位的探讨(周凤迟)

[日期:2007-07-03] 来源:集邮报   作者:周凤迟 [字体: ]

    现在的邮市倘若与以往相比确实已经有了显著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许多品种的价格运行平台不断跃上新台阶,并不乏价格屡次创出新高的品种,显现出一定的赚钱效应。但是,如果与热火朝天的股市相比就显得不足为奇了,从而难以对社会投资者产生应有的吸引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以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定位上的错误性。将邮市定位于除股市之外的第二大投资市场,显然是非常错误的。依笔者之见,不论是从其市值的大小来看,还是从其参与的人数来讲,邮市都不是除了股市之外的第二大投资市场,它仅仅是储蓄、国债、基金、外汇等投资渠道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之所以将邮市定位于第二大投资市场,无非是以此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这种定位乃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个市场根本就没有有效的资金与有效的投资者来搭建起一个有效的交易平台;倘若以此为出发点的话,邮市仅仅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市场,属干典型的自发行为,而非一个纯粹的投资市场,但我们又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因为这个市场还是有不少机会可寻的,甚至存在着被外界看来不可思议的超额回报。   

 

第二是消耗上的缺失性。一个品种或者是一个市场是否具有显著的诱惑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是否具有典型的稀缺性,也就是说大家所说的买卖比。消耗上的多寡乃是决定一个品种或者一个市场价值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数量庞大的编年票无疑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买卖比;而买卖比的降低,又使得编年票的价值骤降,从而阻碍了资金的有效流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于这一点,许多集邮者与投资者恐怕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吧。尽管不少编年票都已经被销毁了,但是这还不足以导致买卖比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民间的存量资金仍旧多得令人难以想象,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并未铲除。怎样才能弥补消耗上的缺失性呢?再简单地依靠政策上的干预恐怕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希望在于社会资金的蜂拥而至,使得供求关系发生质的改变,但这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也正是邮票市场历经十年的磨练依旧没有产生大行情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邮票市场所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股市,乃是证券投资基金,况且证券投资基金的确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第三是交易上的制约性。由于邮票属于典型的实物交易,因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可股票、国债、基金等投资工具在这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聚集起了一个庞大的投资群体与投资资金,这无疑提升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邮票的销售渠道虽然遍布于全国各个邮局网点,但那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收藏,而不是一种现实意义上的投资;特别是长期以来新邮预订户的急剧减少以及投资收益上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连续性负面效应,使其原有的魅力骤降,放弃也就成为了绝大多数集邮者与投资者的一种必然选择。    

 

第四是政策上的模糊性。由于邮票市场并不是一个因政策的催生而产生的市场,完全是一个自发性的市场,因而有关部门对于它存在上的价值认识以及自身的作用,都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所以造成了政策出台上的随意性,并没有一个以市场为中心出发点的指导思想。比如说,昨天还是减量,今天就是增量,而后天或许就是销毁,扶植市场的思路并不清晰,弄得投资者摸不清东南西北,也就无从谈起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了,远离也就成了一种尚佳的选择。邮政改革序幕的揭开,政策上的随意性是否能有所改善,还有待于进一步从中观察。    第五是买卖价格上的悬殊性。由于股票、国债、基金、黄金、外汇等投资工具处在一个全开放与全透明的市场,因而在买卖价格上的悬殊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它有诸如涨停板、交易规则,乃至于法律上等方面的严格限制。而邮票在这方面却基本上由邮商一方主导着价格的变化。无论是在邮市处于底迷的时候,还是产生显著行情之时,许多品种买卖价上的悬殊性非常明显,这对于吸引场外投资者无疑是一大障碍,而交易上的不畅,必将导致其自身魅力的锐减。比如说,某品种的价格为100元,倘若你拿到市场上去进行兑现的话,可能80元都难以卖掉;但是,倘若你提出以100元的价格买进的话,对方给你报出的价格可能就是120元,甚至还会更高,并且还限制你买进与卖出的数量,对你说出一大堆不能成为理由的理由,将近在咫尺的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笔者以为,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某些品种价格的涨跌变得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了;跌了也就跌了,我们无话可说;可涨了却还是跌,我们对它还能产生基本的兴致吗?如果连兴致都没有了,请问谁还会进行投资呢?   

 

不少投资者时常以自由交易区内人数的多少来衡量或判断市场是否有戏,以此作为出发点虽然有失偏颇,但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自由交易区内品种的买卖价格具有突出的真实性,买卖双方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从而使得交易变得更为流畅,价格的变化更为积极,这对于市场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则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一点,往往被不少投资者所忽视,甚至还对在自由交易区内进行交易的品种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鄙视,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笔者以为,正是绝大多数交易品种在价格上缺乏基本的透明度与真实性,投资者才将视角转向了所谓的投机品种,这乃是投资者渴望自由的一种真情流露。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资金停滞不前震荡幅度收窄(周凤迟)
下一篇:板块轮动明显表现可圈可点(许明罡)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