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将为本年度高考生推出《金榜题名》肖像个性化邮票,只有上线的高考生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邮票,落榜生不在此之列。“为何只有成功者才能为自己的高考经历留纪念?”考生纷纷对此提出质疑。
在一个漫漶着状元情结的社会里,金榜题名早已被赋予了无限夸张的意义,名落孙山也被放大成人生大不幸的悲剧事件。
因此,当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将为本年度高考生推出《金榜题名》肖像个性化邮票的消息甫一面世,迅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落榜生愤愤不平,学生家长质疑不断,连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也跳将出来,疾言厉色,痛斥《金榜题名》邮票是商业炒作,是违规行为。
笔者认为,炒作没有“原罪”,商业炒作并不是洪水猛兽。在商言商,无利不起早。任何商业性炒作,只要不是违法违规操作,只要没有触碰道德底线,只要没有伤天害理,都未尝不可。在眼球经济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商家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哗众取宠一番,大呼小叫一番,实在情有可原,禁止商家吆喝反而不妥。正因为高考是介入公众生活的一件大事,正因为高考上线者面临人生巨大转折,正因为成功者具备了被人关注的要素,商家才蜂拥而上,“趋之若鹜”。毫不敏感,坐看商机流失,这本来就不是为商之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古代中榜者所享受的这种尊崇,固然离当今金榜题名者已很遥远,但这并不妨碍金榜题名者体味成功的快乐。寒窗苦读多年,板凳已坐十年冷,一朝得偿所愿,高兴一番、庆祝一番又有何妨?
有人质疑:“高考都是人生的一次跨越,为何非得以分高分低论英雄?”是跨越诚然不错,以高分论英雄何咎之有?在现行的高考制度设计下,就是要以高分论英雄,分高者上名校,抑或进入理想的高校,分低者不得不接受被高校拒绝的命运。这正是一视同仁的游戏规则,否则,分低者也上名校,未达线者也入选《金榜题名》邮票,岂不是对公平的戕害?如果因为名落孙山,就对高考制度大加达伐;如果因为没有上线,没有入选《金榜题名》邮票就对之口诛笔伐,这实在是一种脆弱而不讲逻辑的心理。事事讲究整齐划一,而没有层次的区别,这容易造成良莠不分;事事要求绝对公平,排排座、分果果,全无底线的设置,这是可怕的乌托邦思维。
上海市集邮总公司的不妥之处,不是只把上线的高考生纳入个性化邮票,落榜生不在此之列。笔者认为,其错误在于,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并非完全性质的商家,正如有专家所言:“邮政部门还是带有政府性质的机构”。作为政府机构,其性质决定了邮政部门不能惟利是图,其一举一动都应该以公众福祉为考量;不能嫌贫爱富,不能人为制造不平,不能选择性地垂青成功者、刻意回避失败者或未上线者。
因此,一看到上线者荣登《金榜题名》邮票,就大呼不平,就心理失衡,就唾口大骂,这种激愤的情绪还是少些为妙。既然艳羡于成功者的风光与得意,为何不奋而直追呢?一看到商家招摇过市,变着法子赚取眼球,就大呼人心不古,甚至视之为寇仇,仿佛商业炒作动了他们的奶酪,有如此严重吗?没有一定的炒作,全都古井无波,值得推崇吗?总之,笔者认为,商业炒作无妨,政府机构当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