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邮市行情较之往年,应该说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过去的“反弹”,转向了现在的“反转”,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变化,但“弹”相对脆弱,上去了很快就会下来,“弱”由比较厚重,一步步十分坚实。相比往年,2007邮市主要呈现四大结构性变化——
其一,老票走高增强邮人信心进入2007,感到市场明显有一个变化,这就是早中期邮票持续走强。其中有“小文革票”之称的编号票,2007年3月,市价攀高至7000元左右,较之上年同期,高达25%以上。新JT票中的一些优秀品种,也同样不紧不慢缓步向上。J8“四五计划”和T56“留园”,从半年前300和280元左右,上行到450元和370元。T1“体操”330元,T9“乡村女教师”210元,T54“荷花”180元,T8“批林批孔”185元,涨幅也非常惊人。而小型张市价提升速度更快,如“从小爱科学”6050元,“邮展双加字”3700元,“拱桥”1450元,“奔马”1700元,等等。中国集邮队伍生力军,在现阶段,仍是40岁以上的爱好者,老票的走强,从一定程度,激发他们重新参与市场的热忱和信心。
其二,邮卡互动促发市场人气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邮市强劲,主要由三大势力鼎力相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邮币卡“三分天下”。三分天下,代表3种不同收藏群体的利益,也从3个不同角度,推动了邮市行情波澜壮阔地展开。时隔10年,“三分天下”格局又在邮市重现——“邮”,老大位置不变,尤其是“五一”黄金周前,老票新邮共涨,各大板块轮动,邮市大盘整体向上移动了20%强;“卡”田村卡是市场的一只猛虎,10年前它暴跌暴涨,为市场带来风险,同样也为市场带来机会。今年春节之后,田村卡旧戏重演,搅得市场波澜起伏,热点不断。其中生肖“虎”卡,短短月余,从4万左右,强劲上攻到20万上方,其它品种,如“测试卡”、“梅兰芳”、“猪”、“长城”、“国庆”等,也有不少的涨幅;“币”相比之下,纪念币行情弱一些,但龙头品种“建行”,最高时冲到1800元左右,其它品种也略有小动。现在邮币卡虽有誓伏,但底犹存,只要有风吹草动,肯定还会再现强势。
其三,股市波动影响邮市情绪5月末和6月末,股市连续两次大幅受挫,一些绩差股,连打四、五个跌停板,跌幅高达50%以上。股市、邮市本有裙带关系,此次风波,免不了也殃及池鱼。正因为如此,市场上的庄家也不敢轻易将手中的邮品往上做,而指望参与邮市发笔小财的投机者,也牢牢捂住了自己的口袋。没有买盘,行情自然一路向低。尤其是6月中下旬,市场基本单边下行走势。“文房四宝”丝绸小版月初还在155元左右,月末只勉强支撑在130元附近了,跌幅在15%以上。“奥运”和“运动项目”不干胶小版,分别从90元和38元,下降至85元和35元;“会徽”小版从137元落到130元,“吉祥物”小版也由97元走低至93元。价格走低是成交清淡所致,成交清淡是人气不足所致。反过来,成交无力导致价格走低,又进一步冲淡了人气。股市怕“风险教育”,也给邮市散户,上了既“陡”又“急”的一课。
其四,市场追新意愿大幅减弱近两年“新邮噪声一片”的现象是越来越少见了,京沪两地的邮市,也很难再看到单独为新邮开辟的炒作区。2007年已经问世的19套邮票,无论题材好坏、形式优劣、印量多寡,在市场都寂静无声。依笔者拙见,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可以说是新邮可操作性差,题材突出热点不多,发行量又不公开,样式上也没有新的突破,所以短线炒家无从入手,缺失前期热效应;另一方面,也说明管理层加大治理力度,不给新邮炒作以可趁之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违规公司断了违规货源之头,自然也无法再行违规之事。市场追新意愿不高,也说明管理层铁腕治市,有力度,有广度。其政策,是可取的,可用的,也是可行的。
上述四大结构性变化,有可圈可点之妙,亦有可叹可泣之哀。但总体来看,经过长达10年的调整,大盘已经从非理性转向理性,上行思路也有新的布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邮市行情正从过去的“反弹”,转向现在的“反转”。笔者相信后市值得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