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异曲同工的“莫扎特”(集邮报)

[日期:2007-07-12] 来源:集邮报   作者:李近朱 [字体: ]

    2006年,适逢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250周年诞辰,世界各国发行了多种纪念邮票。但细赏其中的两组邮票,你会体味出一种异曲同工之妙。   

 

2006926日中国和莫扎特的祖国奥地利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图案是中国的古琴和莫扎特时代的古钢琴。在印有钢琴图案的那一枚邮票上,背景是萨尔茨堡的象征性建筑——建造于中世纪的霍恩萨尔茨堡古堡。这枚邮票虽然没有出现莫扎特的肖像,但萨尔茨堡是莫扎特的故乡,这里已经蕴含了两国人民对于这位音乐大师的怀念与纪念。   

 

有趣的是,此前奥地利曾经在127日和630日分期发行了两枚纪念莫扎特的邮票。其中630日发现的那一枚邮票图案,与中奥两国联合发行的那一枚钢琴图案的邮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两枚邮票都出现了莫扎特故乡那座有名的霍恩萨尔茨堡古堡,并以其作为远景;只是中奥联合发行的那枚邮票图案写实一些,特别是在全版张过桥的图案上更清晰的绘有这个古堡和莫扎特的形象。而奥地利单独发行的这一枚邮票图案,轻盈洒脱,更写意一些。   

 

在中世纪威严的古堡的背景下,音乐的太阳从这里升了起来。在萨尔茨堡的岁月,莫扎特已经是让整个欧洲震惊的天才。那时,他虽然年幼,但当惊人的艺术成就与年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天才便更加引人瞩目了。此后250年间,萨尔茨堡就水远的和莫扎特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其次,两枚邮票图案都有一架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这是一架莫扎特时代很富装饰性的古典风格的钢琴。中奥联合发行的那枚邮票图案上的钢琴几近于工笔,细微地描画了古钢琴的形貌,甚至纹路都似历历在目。而在奥地利发行的这一枚邮票图案上,古钢琴只占邮票右下角小小的位置。但依然是寥寥几笔的写意性的勾勒,却有着一种魔幻般的神秘。   

 

由此,人们想到了音乐“神童”莫扎特,他四岁时就是一部钢琴协奏曲的作者了。这钢琴就像是“魔盒”一样,深蕴着这一位被称为音乐王国中的“永恒阳光”的大师,在他短短35年生涯中所创造出来的美妙音乐。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两枚邮票的一个不同。   

 

中奥两国联合发行的那一枚邮票图案中没有莫扎特的形象,音乐大师踞于幕后了。看着图案,一座古堡,一架钢琴,想像之中这位音乐的化身便在人们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写实的实实在在的图案的背后,却虚虚幻幻地飘逸起一座神圣的音乐雕像,那就是莫扎特。这枚邮票可以说是实中有虚,让人浮想联翩,意蕴深长。当然,人们可以在过桥上看到音乐大师的肖像。   

 

在奥地利发行的那枚邮票上,身着红衣的莫扎特肖像几乎占据了邮票图的一半。有故乡的古堡,有须臾不离的钢琴,但那堡那琴都置于大师的脑后,这正表明,莫扎特是背负着音乐和家乡的嘱托,从萨尔茨堡走向了世界。有趣的是,这枚邮票的首日纪念邮戳图案却是莫扎特面向着他的故乡。邮票与邮戳形成了反向的对比。或许,邮戳的设计者是想让音乐大师和他的故乡联系得更亲近些吧。应当说,这枚邮票是虚中有实。写意的线条中出现了实实在在的邮票的主人公莫扎特,这也便让人生发出了更多层面的体味。                 

 

以纪念莫扎特为题的两组邮票,选用了相同的图案,又有着含露不同的布局,在这种设计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中,却又蕴涵了令人回味不已的深长韵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协会理事应“理事”(中国集邮报)
下一篇:面值0.26元的第一套人民币现价涨到两万多元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