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与缩量仅一字之差,放与缩,体现在邮政发行体制中,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作为邮政行业而言,不论放与缩,均是以本行业的利益为中心,邮政之所以将放改为缩,确实因为前些年的发行量太大了,邮票深度打折已经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引起了社会的公愤和上诉维权。放量发行政策最终造成邮市10年的低潮和邮票深幅打折的事实,公司三四折抛向市场的打折邮票。
再来谈谈缩量,邮政缩量发行政策起于2003年,从当初的缩量小版到以后的缩量型张、缩量封片、缩量本票以及开发缩量邮品。自从邮政改成邮票缩量发行之后,果然市场上缩量发行的邮票大多没有打折了,而且不少品种还高于面值几倍。难道邮票缩量后投资者真正受益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现在下定论尚早,除了预订户以外,在市场追逐新邮炒作的投资者可能还深受被套的煎熬吧?猴大版、猴小版、鸡大版、狗大版、狗小版、猪大版、农业税、奥运系列等等量少品种,是不是还存在被套的情况呢?缩量的邮票虽然没有存在打折现象了,但变了样的发行政策受益的仍然是邮政业及握有票源的公司实权人物和与之相勾结的邮商。也就是说缩量发行政策仍然是建立在为邮政行业及腐败分子基础之上的。
中国的邮市要走向健康,并不在于邮票发行的放量与缩量,而是国家邮政主管部门要真正按照《邮政法》办事,充分体现邮票的基本属性,把邮票放在邮政窗口敞开销售,敞开预订,大量使用消耗,过了半年发行期后悉数收回销毁并按期向社会公布发行量,限制开拓高溢价邮品,建立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管机制,改组后的国家邮政局更要发挥监管邮票发行和市场的职能,严查市场上成箱、成捆、成包的货源渠道来源,那怕是从高溢价邮折中取出的邮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国家邮政认真执行党的方针与政策,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严惩内部腐败,把邮票回归窗口敞开销售和预订,大量使用消耗,规范和加强邮票管理,邮票的自身属性才会真正体现,邮票的收藏价值才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而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