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另类投资:投资方寸之间(新财富)

[日期:2007-09-21] 来源:新财富   作者:周莹 [字体: ]
  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有过集邮的经历,以邮资凭证为最原始功能的邮票在信息不太发达的时代,还向集邮者提供了一道通往世界的微型门:地理、生物、历史、文化和艺术均浓缩于方寸之间。自18世纪40年代邮票诞生以来,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其教育及欣赏价值也一路受到藏家的追捧。而由于拥有像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俄国皇帝尼古拉斯三世这样的拥趸,因此集邮也被誉为"国王的爱好"。如今,邮品的年交易额已经接近100亿美元,全球大约有4800万积极的邮品收藏者。集邮正重新进入许多人的视线-这一次被吸引的不仅仅是懵懂的青少年,而是精明的投资者。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富有家族都将投资珍票作为实现资产保值以及升值的手段,这其中既有化工大亨杜邦家族,金融巨擘罗斯彻尔特家族(Rothschild's),也包括股神巴菲特以及"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
  2007年6月11日,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名列美国400富人之列的比尔·格罗斯在纽约拍卖了他所收藏的200枚英国珍票。这些邮票是他历时三年(1998 年至2001年)、花费250万美元,从各处搜罗而来的,其中包括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英国的黑便士(Penny Black)。不到10年的时间,这200枚邮票的预估价值就翻了一番,而最后的拍卖价格更是达到了910万美元。"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格罗斯表示,"四倍的收益,比买卖股票还要出色。"唯一存于私人收藏家之手的24方联黑便士,7年间实现了240%的投资回报率,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而拍卖前并不被看好、贴有五张1840年蓝票的马尔雷迪邮资封(Mulready Envelope)更是出人意外地创下了7年1500%的收益率。英国吉本斯邮票公司(Stanley Gibbons)主席保罗·弗雷泽(Paul Fraser)在拍卖结束后不无感慨地说:"这次拍卖的成功使邮票的另类投资价值再度赢得了世人的关注。"而事实上,邮票出色的投资价值并非一蹴而就,格罗斯拍卖的成功只是将邮票的此轮复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单位重量最昂贵的商品
  英国王室对邮品一向素有偏爱,乔治五世每天都要花上一小时整理其收藏的邮品,他在1904年时就以1450英镑的价格买下了两张毛里求斯"邮局"蓝票,创下了当时单张邮票的最高价,时至今日,存世仅12枚的这种2便士新票单张市值已经达到了55万英镑。据专家估计,英女王目前所拥有的皇家邮品价值超过了400万英镑,是女王私人资产中金额最大的单类收藏。邮票的保值升值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上世纪末,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的一项研究量化了邮票的保值升值能力。其研究结果显示,1907-1990年间,投资邮票的年均收益达到了10%。邮品位列20世纪四大投资品之列,年投资收益高于债券的9.6% 和外汇的4.4%。而由吉本斯邮票公司编制的英国珍票指数GB30显示,过去5年里,邮票价格累计上扬了150%,并且从2000年开始,SG30和SG100指数表现均优于伦敦富时指数 (FTSE100)(图1)。与纳斯达克指数相比,《今日美国》(USA Today)在2005年的研究也表明,邮品的表现更胜一筹(表1)。
  囊括英国、欧盟及其他国家交易最频繁的100种邮票的吉本斯邮票公司SG100指数,或许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全球邮市近年来不断高企的价格走势。截至2007年3月,该指数从2000年的291.50点一路上扬至446.43点,累积增长超过了80%(图2)。指数的综合表现显示,过去50年里,邮品价格享受着年均9.5%的增长率。在格罗斯的藏品中,一枚1904年发行的加盖"税务官员"章(IR Official)的6便士邮票,以35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英国单枚邮票成交的最高纪录,在7年时间内为持有者实现了155%的投资收益。
  持续走强的市场表现让邮票荣登世界上单位重量最昂贵商品的宝座。1998年,瑞典的错色"3斯基林"(Treskilling Yellow)邮票以230万美元的拍卖价格成交。瑞典国家检测部门于2004年公开表示,这种错色"3斯基林"每张重0.03克,其每千克的价格约合800亿美元,单位重量的价格远非黄金、白金、钻石甚至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所能相提并论。

  尽管有人认为,邮品收藏与艺术品相比少了美感,与红酒相比又品味不足,可相对稳定的价格表现使其成为了最安全的另类投资品之一。苏黎士保险公司最近的一次调研显示,邮票和各种竞赛奖牌以11%的比例成为年轻一代专业人士第二热衷的投资品。
  后市发展可期
  节节攀升的拍卖价格,优于主要股指的市场表现,奠定了邮品作为稳健的另类投资品的基础,也证明了其长期投资价值,而供求关系之间的不平衡则让投资者看到了邮品更加强势的增长前景。根据万国邮政联盟 (Universal Postal Union)的统计数据,邮品的年交易额已经接近100亿美元,全球大约有4800万积极的邮品收藏者。庞大的交易金额反映了市场的火红,而众多的参与者则保证了邮品价格的相对稳定。自1970年开始,GB30指数从未出现过连续5年以上的下滑。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经历了连年的增长,但目前邮品的市场价格与上世纪相比仍低了1/3,上扬趋势非常明显。
  从自身的特性出发,由于绝大多数邮品均是纸质的,极易腐烂损毁,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珍票存世量变得更为稀少。另一方面,一旦有私人藏家将所藏捐献给博物馆,就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珍票数量相应减少,更加奇货可居。吉本斯邮票公司所拥有的多达300万张邮票中,仅仅只有0.00005%的邮票具有升值潜力,再加上上述两点因素,珍票的供给在未来将进一步减少。
  "在市场上流通的珍票不断减少的同时,投资者的需求日益高涨,邮品的价格不上涨都很难。" 吉本斯邮票公司助理总监埃德里安·罗斯(Adrian Roose)解释道。1994年,吉本斯邮票公司仅仅只有950名客户,如今这个数字以每年超过1万人的速度增长。在原本就十分成熟的欧美市场,绝大多数的邮品收藏者都介于50-60岁之间。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目前英国有2000万50岁以上的人群,并且未来25年内每个月还有5万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而在美国,未来20年内每天将有1万人度过自己的50岁生日。这个年龄层的人群不仅具有极强的购买力,而且十分念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有钱又有闲的时候便会重拾童年时的爱好-集邮。他们的加入使得对邮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巴西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需求的紧张,抬高了价格。吉本斯邮票公司表示,该公司网站超过200万的点击量中有10%是来自于中国。

  邮品的体积小巧且便于携带,对新兴市场的买家而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邮品对他们的吸引力,并在客观上有助于全球化的邮品交易市场的形成。自首枚邮票诞生之日起,几乎所有的邮票交易价格都记录在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如今,邮品交易中介以及拍卖行遍布各国的主要城市,邮品买卖可以多种主要货币进行,流通渠道的畅通保障了投资价值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而互联网交易的兴起则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吸引了更多买家的注意。以成交量衡量,邮品目前位于eBay热门商品的第三位。
  除了可观的投资回报外,邮品爱好者也因为手握"历史的一部分"而自豪,毕竟纯粹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人数并不多,更多的人是把个人爱好与一定的回报相结合,以达到精神与物质上的双丰富。对真正的集邮爱好者而言,千金难买心头好,觅得珍品的惊喜与回味历史瞬间的乐趣才是集邮所能带来的最大的满足感、最高的投资回报。
  越独特,越值钱
  吉本斯邮票公司所拥有的300万多枚邮票中,具有投资价值的邮票通常仅维持在120-150枚左右,可见,真正能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的邮品实属凤毛麟角。19世纪中期的珍票是这其中的佼佼者。"绝大多数现在发行的邮票由于过于普遍,数量过大,因此它们的价格上涨空间不大。"哈默斯邮票拍卖行(Harmers)的主管格雷厄姆·查尔德斯(Graham Childs)表示。除了放之四海皆准的"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之外,邮品的价值还体现在其独特之处,不仅一"错"千金,甚至有些失去使用价值的旧票(已经盖过邮戳)成为了买家眼中的珍品。拥有这样的珍票除了高昂的价格和出色的回报之外,其背后隐藏着的一连串精彩的故事也足以让买者分外满足。
  "孤"
  所谓孤,主要是指除去在博物馆收藏之外流通于市场上的邮品数量非常少。有些邮票在大规模发行前临时取消,仅有少量流入市场,而另外一些则本来就是限量发行,经过多年的消耗与损毁,流通于世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物以稀为贵"的金科玉律发挥得淋漓尽致。印有富兰克林头像的Z-Grill邮票,存世仅两枚,1998年时的价格为93.5万美元,2005年易主时一跃升至297万美元。
  数量稀少的邮票,哪怕是近年来发行的也会身价百倍。2001年10月,德国政府原定发行一套5枚的"好莱坞影星"邮票,其中一枚的主角是奥黛丽·赫本,面值110+50芬尼(1芬尼=1/100马克,其中50芬尼用作慈善基金)。在最后一刻,由于她的儿子们不满意其中赫本抽着香烟的画面,发行被迫临时取消。按照常规,所有取消发行的邮票都要被销毁,而三张10联的110+50芬尼赫本票却侥幸得以存留于世。2004年末第一枚110+50芬尼赫本票被发现,邮戳显示邮寄时间为2003年10月14日。随后另一枚寄于2003年11月2日的赫本票也被发现;2005年6月,这枚赫本票在德国拍卖,估值达到2万欧元(面值仅为0.56+0.26欧元),最后成交价接近7万欧元。这是许多19世纪的珍票都未必能达到的价格,在现代邮票里更是颇为罕见。
  撇开30枚的限量不说,赫本票还有另外一个独特之处。2001年12月31日,德国马克停止使用,到2002年6月30止,在所有欧元国家以原来货币标价的邮票都失去了效用,这两枚以马克为单位的赫本票竟然"奇迹"般地通过了德国邮政系统的检查,为其身世又画上了奇特的一笔。
  "特"
  赫本票的高价显示,在邮品的世界里尤其强调"独特"二字,有时一个独一无二的邮戳就能让邮票身价百倍。由于现代邮票多是由机器盖戳,因此这类珍票也多见于19世纪,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跑动小鸡"戳。当时,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小镇上的邮局局长约翰·希尔(John Hill)在瓶塞上刻了带贝雷帽的女士、抽烟斗的男人、圣诞树和小鸡等不同的图案,并将它们当作邮戳使用,当然仅仅用了几天。一枚1869年发行、原本面值只有3美分的邮票在加盖了"跑动小鸡"的特殊邮戳之后,转身就以10美元的价格出现在邮票中介商的柜台里。几年之后,这样一枚原本大量发行的邮票因为那只会跑的小鸡拍出了超过1000美元的高价。目前,盖有"跑动小鸡"邮戳的邮票存世仅5枚。
  "错"
  错票可谓是邮品中最为奇特的品种,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它是"孤+特"的结合,充分反映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精髓。错票,有的是因为印刷失误,有的则是因为设计者的疏忽导致邮票的内容产生谬误。世界上许多珍邮都是由印刷失误导致的,后者当然也并不鲜见。
  最著名的错票是"倒置的珍妮"(The Inverted Jenny),俗称"倒飞机", 面值24美分,是美国1918年发行的第一枚航空邮票。由于印刷错误,邮票中的"柯蒂斯·珍妮-4"飞机的图案上下倒置,大约有100枚这样的错版邮票存世,在圈内素有"美邮之王"的称号。无意间流入市场的整版百联"倒飞机"邮票立马在华盛顿的一家邮局被人以24美元的价格买走。同一年,买主将其以15000美元的高价拍出。1998年时,一枚"倒飞机"邮票的拍卖价格升至175000美元。仅仅7年之后,在同一家拍卖行,"倒飞机"邮票又创下了当时美国邮票的最高价-577500美元。
  发行于1855年的"3斯基林"错色票,由于印刷工人当时错把"3斯基林"的子模置于8先令邮票的印版中,使得原本绿色的邮票印成了黄色。1894年这一错票的成交价格为800美元左右,1937年为1万美元,而到1998年最后一次易手时,其价格已经飙升至230万美元。瑞典的邮政机构还在2004年底出版了《金黄色的"3斯基林"》一书,详细介绍了 它的"生平"及各位主人。
  "首"
  集邮爱好者对"黑便士"的大名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作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它的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轰动,并屡屡创下新的拍卖纪录。
  越是独特稀有的邮品,其方寸之间越是蕴藏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当然不管邮票有多么稀有罕见,其品相都是选择的关键。以纸张为主要材质的邮票,极易损毁,潮湿或其他不适宜的储藏环境都会使邮票变形、产生斑点或虫蛀等,不仅影响了邮票的美观,其价值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当然,真正的爱好者不会介意繁锁的收藏过程,而对那些仅仅只是看好邮市增长前景的投资者而言,显然"坐享其成"的专业服务更能符合他们的胃口。

  投资方式的多样化
  16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5000万的参与者,欣欣向荣的市场前景,这一切使得邮市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之中。互联网的普及便利了藏家之间的自由买卖,拍品在拍卖行屡创新高增加了邮票作为投资品的知名度,而专业服务机构推出的邮品相关投资项目既扩大了邮票的流通渠道,也让其作为投资品的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首先是固定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可向专业的邮票公司购买打包好的具有升值潜力的一组邮票。由于有专家的指导,因此投资者无需任何专业知识就能分享邮市的繁荣,同时保管事宜也由邮票公司负责。吉本斯邮票公司目前提供的最低投资额度是1万英镑,并且不收取任何的管理费用。这种投资方式非常灵活,而且没有固定的投资年限。当然,邮品投资也当着眼于长期回报,吉本斯邮票公司建议的最短投资时间为3年,而多数专家都认为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持有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1990年时价值8250英镑的4枚邮票组合,至2004年总价就上升为13200英镑,2007年的最新报价则为18200英镑,8年内实现了121%的累计增长(图3)。
  另一种是保底收益的投资方式,类似 封闭基金,规定了投资年限,投资额度从5000英镑起,相对风险较小,并且实现利润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化(表2)。并且,锁定年限的时间越长,提供的年均回报率也会越高(表3)。
  还有一种投资方式是购买邮票基金。吉本斯邮票公司在2005年底时推出了为期5年的封闭式基金,所投的邮票严格规定是目录价格超过1000英镑的,以实现年均10%的投资回报率。与前两种方式相比,购买基金的入门门槛最高,为2万英镑,并且不能提前赎回。此外,它的成本也是最高的,除了5%的申购费,每年1.5%的管理费外,当5年后的基金收益超过50%时还要提取20%的业绩表现费。高昂的成本是否值得,有待2010年基金赎回时方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邮票基金发行的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邮市的成熟,而不断加入的市场参与者又保证了市场向上攀升的趋势。
  曲折中前行的中国"小股市"
  1985年,邮票迅速在中国成为一种投资时尚,它不再是简单的邮资凭证,在让集邮者获得乐趣、投资人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实现了为国家邮政部门融资的功能。这种多赢的局面使得邮票的投资地位得以迅速确立,以货币交易为主的邮票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随后的1991年和1997年,邮市又经历了两次狂潮,伴随其中的还有愈演愈烈的炒作行为。1979年发行的《荷花》小型张,面值1元,1985年时其价格在25元左右,1991年涨到约250元,1997年则达到了1800元。因此,邮市在中国又被称为 "小股市",许多市场参与者完全把邮票当作股票在不停地倒手交易,炒作氛围浓重。
  在每次牛市之后的调整期,票价持续走低,邮品的投资功能被完全弱化。差不多每一个新邮品种问世,都会经历一个入市-拉高-回调-跌破面值的炒作过程。这使得中国的邮市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特征:以新邮为主的"批发"交易形式。一方面,邮市成了新邮的天下,购买民国等早期邮票、实寄封十分困难。而另一方面,一包包的新邮,在一轮轮的转手中都不拆包,讲究原包装,因为打开了反而不值钱。中国的"小股市"不仅充斥着投机行为,并且异常混乱。面值 500多元的一整封长江三峡小型张,1997年被炒到2500元,随后则很快跌破了百元,到2007年年初才回升至200多元。
  在沉寂了近10年后,从2006年开始,国内的邮市逐渐步入了上升通道,2007年以来更是呈现出一派"牛气"冲天的景象。半年来,新老邮票的身价随着整个大盘的上扬呈现出回暖高升的势头。大部分老JT邮票(1974年至1991年间发行的纪念和特种邮票)相对2006年上涨了50%,其中个别经典品种已经翻番。在奥运会题材的各种邮品发行之后,新一轮投资热情被再度激起。
  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底蕴,中国的邮票中其实一直不乏具有投资价格的品种。远有清朝邮政发行的加盖红印花票的"小龙"、"万寿"邮票,近有1980年发行的T46庚申猴票(俗称金猴票)。1997年邮市最为火爆的时候,每枚金猴票的价格为1500元左右,到2006年底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到了2500元左右,而2007年以来其价格更是一路攀升,现阶段已经突破了3100元。
  另一类受到海内外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是"文革"邮票。"红色收藏"向来是各收藏界的热点,而邮票则被誉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名片,自然就成了关注的焦点。中国嘉德2007年春拍上,一枚1968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的8分邮票,以39.2万元成交。由于邮政通信上用量极大并且使用时限长,"文"字邮票的新票存世量极少,再加上政治上的因素导致部分邮票人为毁损严重,故目前集邮者手中的"文"字邮票其实并不多,在邮市上也鲜见。稀有的数量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专家预言,随着邮市的日益升温,"文"字邮票市场价格将随时出现新高。
  尽管国内的邮市发展波折不断,但集邮人数却一直扶摇直上。1980年全国集邮协会会员只有十多万人,到了1985年增至500万人,1990年时达到800万人,1994年更猛增至1500万人。国外专业研究机构的报告纷纷指出,中国目前近2000万的集邮者将形成国际邮市上一股新的生力军,进一步抬高市场行情。
  然而就国内市场而言,尽管中国邮市已步入上升台阶,但道路仍然曲折。 邮市的投机气氛依然浓重,健康的投资理念也未形成,"炒作"的阴影会给邮市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浅析TP-2“建军80周年”丝绸极限片(中国集邮报)
下一篇:集邮是为孩子的未来投资(大江南收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