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盲目炒作阻碍了上扬的步伐(周凤迟)

[日期:2007-09-24] 来源:集邮报   作者:周凤迟 [字体: ]

    由于“福娃”片的投放量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致使盲目参与其中的投机炒作资金顿时灰飞烟灭,其损失是可想而知的;“福娃”片价格的连续暴跌,已经不是它自身的问题,而影响到了整个市场的基本运行,特别是对于2003年与2004年小版张的走势产生了非常不利的抑制作用,严重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资金的消散。   

 

在“福娃”片上市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主要的运行态势就是价格的大幅度飙升,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了,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在高位大胆追进,对其期望值越来越高;对于近在咫尺的风险却置若罔闻,这就为今后的连续下挫埋下了祸根。“福娃”片的价格之所以能够不断聚集人气,一个最大的卖点就是其发行量只有10万套;对于这个发行量,管理层在发行之前并没有作出任伺承诺,而是某些人根据片上的流水编号所作出的某种猜测,属于典型的断章取义,是毫无投资参考价值的。但是,就是这个编造出来的谎言,在市场上却有着较大的号召力,不少投资者经不起这种诱惑,毫不犹豫地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去,并且是不断地大幅度增持筹码,直到消耗完自己的资金为止。笔者以为,对于有着较佳题材的新邮进行适度的运作是可以的,但是绝不能进行盲目的过度投机炒作,否则只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在投资者根本没有明确地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情况下,就肆无忌惮地投机炒作“福娃”片,如同在刀口上舔血。   

 

在“福娃”片的价格没有出现问题之前,2003年与 2004年小版张的买盘还是比较不错的,“鼓浪屿”、“崆峒山”等小版张正在向200元这个新的运行平台发起冲击,100元以上的品种也在增多;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福娃”片出了投资者预想不到的问题,导致资金严重流失,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地站稳脚跟,使市场处于一片“恐慌”之中,挫伤了投资者的基本积极性。由于2003年与2004年小版张在发行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本次行情最为有力的推动者,也就是说,本次行情的基本出发点或是方向是有着基本基础的,而不是以往那种缺乏根基点的盲目炒作,是其价值在特定时间之内的一种深度挖掘。笔者以为,这种挖掘显然是顺应潮流运行趋势的,只有这样的挖掘不断深入下去,才能将市场的吸引力稳步提升,尤其是让场外的投资者看到这个市场的独特魅力。   

 

2003年与2004年小版张在高位的滞涨或是回调整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进入或是再次进入市场的步伐,甚至是正在开始远离这个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的市场,因为“福娃”片的跳水走势给那些盲目投机者或是首次进场的探路者当头一棒,将有限的资金牢牢地锁定,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灰溜溜地选择放弃,市场上的人气也就无从谈起了。连市场上的中坚力量都是如此,更何况其它品种呢?尽管“吉祥物”小版张的价格没有出现什么比较大的滑坡,但成交量的连续萎缩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像“会徽”小版张和“会徽与吉祥物”不干胶小版张这样的奥运题材品种上。受此影响,曾经较为抗跌的“文房四宝”绢质小版张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价格从130元缓步下滑至100元,似乎已经从大家的记忆中抹去了;像“香港回归十周年”小全张、“恭贺新禧”小全张、“建军”小版张等原先的热门品种更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市场上调整的品种绝不仅仅限于2003年小版张,而是连一直乏人问津的纪念邮资片和尚无明显起色的编年小型张也都毫不例外,使投资者感到非常的迷茫,处于无处藏身的地步。小型张虽然在盘中也出现过较大的买盘,但是价格的波动性毕竟十分有限,甚至是一条平行的直线,这就意味着买盘仅仅占据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而抛盘随时有可能大手笔地砸向依旧脆弱的市场。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金秋行情邮资片最值得期待(兴跃)
下一篇:情真意挚的《邮缘》(大江南收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