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长期收藏与投资还是老邮票好!(北京邮市卡行情)

[日期:2007-11-04] 来源:北京邮市卡行情  作者: [字体: ]

    集邮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有益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集邮文化和集邮市场是对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补充,是投资渠道的一种拓展。邮票是有价值的货币形式的特殊商品,集邮的价值体现在久远性、珍罕性、艺术性三个方面。   

 

1.邮票的久远性   

 

邮票的价值是建立在邮票大量广泛消耗基础之上的,发行年代久远的老邮票,其自然消耗大,存世量少,其收藏与投资价值比新邮高。上世纪90年代以前,网络和电话还不普及,众多的人们依托信函来沟通联系。这样使邮票自发行之日起就进入到大量的消耗之列。如文革邮票尽管发行量在数千万之巨,然而在那个集邮者凤毛麟角的年代里,写信消耗了大量的邮票,使得数千万发行量的邮票在21世纪成为稀有。其后的编号票、JT票同样是因为长期的消耗沉淀,其收藏与投资价值得以体现。尽管发行量在千万以下的新邮量不大,但没有经过大量消耗和沉淀,存世量大,收藏与投资价值相对要低。尽管暴炒新邮可能会使少数人获利,但其后快速下跌让参与该品种跟风的大多数人成为套牢一族。   

 

2.邮票的珍罕性   

 

在集藏领域,无论是字画也好,或者是瓷器也罢,最根本的价值也体现在“珍罕性”方面。邮票的存世量越少,其邮票价值本身的价值就越显得珍贵。在文革时期,众多的邮票因为其政治色彩而显得特别珍罕。祖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因为其发行以后发现有错误回收没有彻底,在世面上留存的一片红自然就进入极其珍罕的行列,在1997年高潮时期也曾拍出过20多万的价格;还有黑题词、放光芒以及明信片中的“片蓝”等等,都因为其珍罕性成为人们猎奇的对象了,其价值也就凸显出来。集邮的珍罕性还表现在量上。发行量的多与少不代表存世量的多与少,但发行量也是邮票是否有珍罕性的参照。如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行的超量邮票,自然也就无法谈珍罕不珍罕了,大多沦为打折行列也就不足为怪了。   

 

3.邮票的艺术性   

 

邮票本身就是浓缩的艺术品,集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邮票的画面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件小型艺术品。集邮者在欣赏邮票时可以享有独特的艺术情趣,感受方寸天地展现的艺术风韵,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雅兴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邮票的题材、画面、规格、版别、印刷、防伪构成邮票的艺术要素,一枚邮票其选材和设计的完美,其艺术价值相对就高一些,以后的升值潜力就要大一些。譬如JT票中的申猴、四五计划、留园、西游记、齐白石、桂林山水、荷花这些邮票题材和设计相当完美,艺术价值当然很高了。   

 

纵观近期邮市表现,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历年来炒新邮失血的深刻教训,让更多的人唾弃新邮,青睐老邮,老邮票逐步回暖,稳步攀升,多年未见的集藏者已开始认识到老邮票的魅力,比价偏低的老票升值的潜力性和良好的抗跌性促使人们加快了拾遗补缺的步伐,形成了原来被视为鸡肋的老邮票的热销。


 

 

 



上一页 [1] [2]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黑马”需要时间放养(陈秀东)
下一篇:“中华集邮名镇”落户大良(广州日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