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度发行计划,11月5日将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一套6枚,权威的集邮报纸在10月11日却登出两篇呼唤发行“楷书”小版张的文章。但是“中国集邮门户网”早在9月20日就发布消息:国家邮政局将发行“楷书”小版张一枚,小版张采用压凸特殊工艺印刷,并贴出了小版张图。其后CPI网站也就是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中国集邮信息网”,也于10月24日在新邮预报栏刊出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预报,其中有“整张枚数:版式二12枚(两套邮票);整张规格:版式二200毫米x135毫米;版别:胶印(版式二采用压凸工艺)”等内容。
这就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国家邮政局新邮公告发布滞后。国家邮政局发布新邮的公告无非有三个途径:印发纸质公告文件;在自己的网站发布公告;通过媒体公告。笔者不太清楚目前是否还在下发各级邮政纸质新邮发行公文,但国家邮政局网站和《中国集邮报》基本在离新邮快发行一周以内发布预告,近来《中国集邮报》的预告离新邮发行只有二至四天的时间,有时报纸到集邮者手中已过了新邮发行日。近年来纪特新邮年度发行计划变动频繁,及时公告新邮发行消息尤其重要。其实在新邮开印之际,便可发布新邮详情公告,因为这种情况下新邮的变数极小了。新邮公告属于邮政部门为集邮者提供服务的范畴,也是检验邮政部门为集邮者服务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如今是生活工作快节奏的时代,及时详细地向集邮者预告新邮信息显得更为重要。新邮发行消息滞后,不但反映出邮政部门办事效率的低下,而且也提示邮政部门尚须提高维护集邮者利益的自觉性。
二是尚须完善新邮预报的机制。据介绍,国外邮政机构大都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召集媒体、相关部门和团体,向他们发布新邮信息,有的还印刷大量精美的宣传品直接寄发给集邮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邮预报机制。但是我国邮政部门是如何做的呢?从集邮媒体披露的蛛丝马迹来看,邮政发行部门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而集邮媒体则主动出击,他们往往向邮政有关部门索取或采访有关新邮发行的信息,有时还带着集邮者的要求采访相关新邮内容,以满足集邮读者的需求。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原来邮政部门逐套印行的新邮预报,逐级下发给集邮公司张贴或发放,这也属于新邮预报的措施之一,如今连这个颇受集邮者欢迎的做法也停止了。显然我国邮政新邮预报机制亟待完善。这不但是服务集邮者的问题,也是宣传新邮、传播集邮文化、广告邮政自已的有效办法,我们的邮政有什么理由不做好这项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