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冷风,在立冬这一日,“呼呼”的就有了刺骨寒意。晴了多日的江南天气,也从这一天开始,阴阴地飘起了小雨。雨夹着风,多少带一些悲凉的色彩。
邮市的冬日似乎来得更早一些,从夏至冬,仿佛是急慌慌的一个大跳转,就将十月金秋给无情地隔开了。
金秋行情逆向而行,市价一而再,再而三低走,在笔者的印象中,这还是第一次。许多热点品种,包括参与者共同看好的“奥运”题材,都探出了半年来的新低。一些走势稳健的品种,也让早来的秋霜打蔫了头。其中“建军”小版,由前期25元落至18元,“农业税”小版从78元高位低行到67元,“六邮”双联最高曾越过50元大关,现在只在36元附近徘徊。“香港回归”联发张,也从36元高位区域,低行到23元左右。两款丝绸小版,“文房四宝”由119元阴落至86元,“绵竹”由从42元滑落至32元。从9月上旬到11月中旬,短短50天,凡是带着“新”字的邮品,都有接近20%的跌幅,有的更高。不仅成交萎缩,价格低行,京沪两地市场的开棚率,也比平常有大幅下降。
参与大众对邮市始终处在期待之中。但2007的期待,是痛苦的,是寂寞的,也是无奈的。这多少像黑夜中的行走,我们看不清方向,也不知道路程,更不明确我们的目的地。
但,逆势思维角度,行情以温水煮青蛙之势,步步阴跌打击邮市自信的同时,也为邮市未来发展,打开了更多更明亮的空间。11月上旬在上海卢工,笔者与几位实力邮商,就邮市现状相聊,大家都觉得,市场如此大底,如鲁迅所说,无非两种可能,“或在沉默中爆发,或在沉默中死亡”。死亡自然是行不通的,有400万集邮大众厚实的脊背在那里硬撑着,邮市即便想死,也找不到结束生命的地方。既然下行的通道已经被严密地堵死,那么下一步的市场发展,只可能是一种变化:在沉默中进行大爆发。
当汽油价格呼啦啦往上涨,当猪肉价格呼啦啦往上涨,当房产价格呼啦啦往上涨,当一切一切价格呼啦啦往上涨的时侯,邮票,作为使用与收藏两种价值齐全的邮资凭证,难道就会烂成一钱不值的废纸,自然不可能。
其实在2002年前后,我们也有过类似仿徨,那时候,新中国邮票的佼佼者编号邮票,喊价才3000元左右,而整部JT邮票大全,售价也落到了2万元以内。更多的新发行邮票,都是以“花票”形式贱卖,其中幅度深者,仅仅为面值的35%。如《海底世界》8枚2元面值邮票,售价只有6元。一些面值8元的小型张,也低到3元以下。但这或拾遗补缺,或以最小风险获取最大回报的机会的佳机,稍纵即逝,三五年过去,我们再看其价格,几乎所有的品种,价格都向上翻了一番。其中编号邮票已经越至7000元以上,文革邮票中的“文10”,单枚品相好的信销票,市场价格早过了千元。早中期JT型张,更是往上冲了一大截。如果当时敢于在冰封大底果断参与,到今天,无疑就是一手“夭糊”大牌。
辩证眼光看,当邮市泡沫超时甩干,邮品价格跌无可跌,一方面风险逐渐减弱,一方面机会逐步加大。对于参与者,这自然是积极介入的最佳良机。所以我们说,邮市的“牛”是乐观者用肩膀推上去的,邮市的“熊”则是让悲观者的感叹吓回去的。
冷风之中,我们最不能丢失的,就是我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