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金猴”离4000元大关还有多远?(中国集邮报)

[日期:2007-11-25]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吕维邦 [字体: ]

    日前,各地一批邮友与笔者探讨,说自己已经集邮多年了,各种邮票陆续配了不少,已发行的三轮生肖邮票,后边的27枚也已配齐,唯独心仪的“金猴”仍然空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总嫌价高,100多元时未舍得出手,几百元时觉得贵了,后来“金猴”竟莫多其妙地很快冲高到1000多元、2000多元,更是不愿问津了。怎么也没想到,这才几年时间,“金猴”现在竟然突破3000元大关,几乎让我们摸不着“北”了。这种时候是继续等待回落,还是痛下狠心立即补进?   

 

面对邮友们的询问,笔者把个人的研究分析简述,仅供诸友参考。   

 

1980年,按中国的历法排序为“庚申”年,即民间俗称的“猴年”。国家邮政借鉴日本等国家均发行贺新年的生肖属相图案邮票的做法,经过几次派人出国(出境)考察并报邮电部批准,遂于当年215日首创发行了一枚生肖贺年邮票——金猴。该金猴画作系我国绘画大师黄永玉原创,设计大师邵柏林设计成邮票,著名雕刻家姜伟杰执刀刻版。考虑到该票为贺新年使用,所以底色使用了中国民间视为喜庆之色的大红颜色,很是鲜亮。票图中猴的身体轮廓由纯黑色线条组成,猴毛根根可数、栩栩如生。猴的眼睛、手、足、嘴巴等部位施以金粉,闪闪发光,十分灵气,被集邮界昵称为“金猴”,开创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登上国家名片的先河,广受广大群众喜爱。   

 

然而由于当时我国集邮业务尚未普遍恢复,这枚“金猴”主要是在邮政通信中当作邮资贴用,普通函件上贴用的较为常见,曾有一件超重平信贴了2枚“金猴”的情况(资料见1992年第13期《中国集邮报》)。更有甚者,竟把4枚“金猴”当作0.32元包裹邮资贴在包裹邮寄单上(资料见2007年第11期《集邮博览》)。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我国的文化活动开始复苏,以前的集邮收藏活动也逐渐萌动。而全国集邮联的成立,更是促进了各地集邮活动的普遍升温,尤其是各省、市、县集邮协会陆续成立后,真正掀起了集邮文化活动的新高潮。在80年代中后期,参加集邮活动,加入集邮协会,成为当时广大群众最时髦的文化举动。   

 

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生肖邮票的接连发行,集邮者自然会想到龙头——金猴。大家都在从后向前推进,一枚一枚寻觅。在这种供需引导下,“金猴”的价格也开始脱离邮政资费的“界限”,向商品领域迈进。不过,限于当时集邮商品交易市场尚未形成,邮人对“集邮经济”的出现还比较陌生,因此,包括“金猴”在内的邮票价值规律尚未被大家认知。加之当时国民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多数人还舍不得花钱去“玩”邮票,所以直到80年代末期,“金猴”的市场价格也仅有几十元或者100多元钱一枚。   

 

再后来经过1985年、1991年、1997年三次全国性的集邮热潮的诱导,集邮的人数猛增,邮票的需求量加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才刺激了邮市里邮票价格大幅度攀升的状况。“金猴”作为生肖龙头,更成为邮人注视的焦点。在199612月时,“金猴”市场价格才1300元,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到19971月底时已上升到1440元了,升幅达到11%,这在以前是绝少见到的。当牛市快速升温时,“金猴”跑得更快,运行至4个月之后的19975月底,已升至2300元了,升幅竟涨到60%,真让人瞠目结舌!   

 

不过,接下来随着邮市的降温,所有被炒作起来的高幅溢价邮票也纷纷跌落。“金猴”虽然被人们看重,也终究未能逃脱“跳水”的命运,半年之后的1998128日,市场价已降到1600元,降幅达30%,令那些高价位争着吃进的邮商们大跌眼镜。又经过一年,到19991月初,虽说市价略有回头,但也仅仅只是2%的微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进入新世纪之后,又赶上邮电分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使古老的“邮路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受到冲击,邮政业务发展渐趋缓慢,经营成本不断上涨,造成连年亏损。面对严重的现实,邮政高层决策者们想以加大邮票印量,扩大销售来缓解矛盾,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举措使集邮者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购置邮票的热情逐年下降,其结果必然导致邮市的冷清,所有的邮票、邮品都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一年一个台阶地往下滑落,“金猴”尤为明显,到了20031月时,市价仅为1250元,几乎比1997年巅峰时下降了一半。   

 

面对邮票行情连年跌落的现实,邮商和集邮者大都一头雾水,吃不准“何时能见底”。虽说那是“补缺”的绝好良机,但他们仍持观望、等待心理,企盼着一直降下去,最好能恢复到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价位,自己一定把“金猴”请回家中。   

 

然而这些朋友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他们只知道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所有版本的《邮票目录》中,非常清楚地注明“金猴”的发行量是500万枚,但他们却忽略了这个数字只是“计划数”,而实际印量是远远低于这个数字的。据“金猴”的原画作者黄永玉先生回忆:“猴票在印刷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成品率较低,经验收合格者仅为4431600枚,但也就此打住不再印刷了。”这些“金猴”发行后经过20多年的邮资消耗,也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之人囤积收藏(如香港的邮商蔡芳祥先生就在“金猴”发行后一次购进1250整版,共计10万枚),还有一大批邮人分批配套补缺,加之近些年许多公司配插高档礼品生肖票册,提供给机关企业公关等,应该说可供市场里流通的数量自然是少之又少了,大约百万之众的缺少“金猴”者再去争购,怎么能满足得了呢?其身价自然被“逼上梁山”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金猴”的市场价位在2003年初触底后一路上扬,一年一个大台阶地往上蹿,到20071月跃上2000元台阶后,仅仅慢步行走了3个月,到4月底时,一下子又蹿到3000元以上,达到3150元。到了10月底竟高达3200元,半年时间又升了近两个百分点。这是一年中上升的第5个台阶了,恐怕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   

 

通过以上对十几年来“金猴”的变化轨迹综述和分析,可以肯定地说,“金猴”的身价存在着人们眼下还无法解开的“神奇奥妙”,有时候明明见它在那里“懒洋洋地睡大觉”,但一梦醒来,它却翻了一个筋斗。当你正在思考着这是怎么一回事的空当儿,它却又蹦上了另一个高坡!老让你的思维行动落在它变化的节拍之后。这就是经济杠杆在起作用,这就是市场规律在运作!   

 

笔者过去长期从事邮协工作,深深理解基层众多会员迫切寻求“金猴”的心情,于是曾对“金猴”的升值现象作过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它的价格上升空间依然不可估量。虽然200710月份已涨到3200元,但是再过两个月,到2008年春节前后,按照惯例,每年的这个时段都会孕育新的一轮行情,“金猴”很有可能会向3500元冲刺。等到2008年秋季,29届奥运盛会举办时,我国的邮市也会出现一次新亮点,“金猴”的价格估计会再度爬升一个台阶。到2009年我国将再次举办世界邮展,又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时(或者提前一些),通过一系列内涵丰富,画面亮丽,印刷精美的建国系列邮票的发行和大范围的宣传,集邮热度也会得到大的提升,那些表现不俗的“筋票”必定抬升,如果不出现意外,“金猴”的市价极可能会闯过4000元大关。   

 

行文至此,笔者愚见,诸位邮友如果真的想要配齐第一轮生肖邮票,不如下个决心,该出手时及早出手,看起来现在去买“金猴”是要花一笔“巨资”,也许在以后某个阶段的价格会出现波幼,但它总的趋势一定会不断上扬,如果现在购进即便不为转手赚钱,起码比以后购进时会节省几百元的资金。“机不可失,行情多变”,诚望大家早些行动方为上策。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从股市近期走势看邮市今后之发展(大江南收藏)
下一篇:实寄封片收藏意义和投资价值远超邮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