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1月初有关部门发布2006年第四季度逾期未售出的9套零售纪特邮票被销毁的消息后,日前又公布了上述9套邮票的发行量。2006年以来实行的邮票新政是销毁在发售期6个月结束后未出售完的新邮并公布实际的发行量,发行方按部就班,已逐步成为一种惯例。此次已是第四次公布纪特邮票的发行量了,公布的频率基本上是按季度进行,也就是说在次年的第四季度公布上一年第四季度纪特邮票的发行量,前后相隔近一年时间,拖拖拉拉,挤牙膏一般,令人十分不爽。其实,今年上半年发行的许多新邮也已经逾期,但发行量的公布还得耐心等待。不过,随着发行方调控力度的加大,新邮的发行量似乎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市场反应也比较平淡,利好的消息早在一年前的年册销售大战中就已经释放殆尽,目前的数据只是找到对应点而已。
从这次公布的数据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这一季单枚成套邮票发行套数较多,为5套,其发行量控制在1000万以下,最少的是“乌兰夫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为690万套,仅次于全年发行量最少的“早期领导人(二)”680万套的发行量,而最多的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999.87万套,接近1000万套。二是小型张的发行量“和谐铁路建设”为全年最少,仅为700万枚;由于是重大热门题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小型张为899.98万套,成为全年发行量最多的小型张也在情理之中。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册)发行量仅为35万册,由于发行量少,发行价又高达每本70元,普通集邮者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新品种。该本册发行后,其身份的模糊曾遭到质疑,如今正式公布了发行量,也确定了其身份和地位。总的看来,新邮在市场上的表现,还是与其发行量的多少相匹配的,不知是不是有先知先觉,市场总是反应在前,而发行量公布总是滞后,不过彼此还是得到了印证。
随着2006年第四季度邮票发行量的公布,也表明2006年全年邮票的发行量终于水落石出。根据四次已公布的发行量来看,全年套票发行量最多的是“运动项目(二)”为1296.63万套(生肖邮票“丙戌年”为5562.20万套,但不具备普遍意义),最少的是“早期领导人(二)”680万套;单枚成套邮票发行量最多的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999.87万套,最少的是“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为897.52万套;小版张发行量最多的是“丙戌年”为299.98万版,最少的是“民间灯彩”为100万版;不干胶小版张发行量最多的是“运动项目(一)”为299.98万版,最少的是“犬”为150万版;小型张的发行量最少的是“和谐铁路”为700万枚,最多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899.98万枚;小全张的发行量“武强木版年画”为766.80万枚,小本票的发行量“丙戌年”为533.10万本,本册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发行量为35万册,“文房四宝”绢质小版张为65万版。事实上大多数套票的发行量控制在800万套以下,比例超过50%,其中,发行量在1000万套以上的有3套,在900万一1000万套之间的有8套,在800万一900万套之间的有4套,在700万一800万套之间的有14套,700万套以下的有2套。通过统计不难发现新邮发行量变化的轨迹,集邮者和投资者可以比照发行量来准确定位,根据其走势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收藏和投资。
当公布新邮发行量成为一种惯例时,市场和集邮者也已习以为常,早就没有什么兴致了,发行方只不过做了他该做的事。其实集邮者一直觉得非常奇怪,一些新邮根本没有零售,像“乌兰夫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和“和谐铁路建设”等,为什么又上了新邮销毁的名单?宏观调控没错,但也不能过犹不及,否则,人为制造的繁荣也不会长久。与其销毁,不如零售,如果真是这样,新邮的发行量又将是另一番景象了,个邮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将随之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