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集邮之乐(西安晚报)

[日期:2007-11-28]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曹彦 [字体: ]
 我自五岁起就对花花绿绿的邮票产生了兴趣,经常和小伙伴们比谁的“小工人”(8分面值普票)攒得多。十岁时,正值建国十周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一次大型邮票展览。可能是举办方需要有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十岁小学生”参与活动吧,我的一框邮集“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在老集邮家周伯伯的帮助下参加了展览,是年龄最小的参展者,朱老总也来参观了展览。后来,向海外发行的《中国儿童》杂志编辑还到家里拍照,中央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记者也到学校采访,我所在的北京育英小学同学们,掀起了一股集邮的热潮。

  那时候,买新邮票并不难,难的是收集齐全一套信销票。然而,乐趣也恰恰就是在这个很不容易的过程之中。要有心发现寻觅,要广交同好邮友,要有毅力、有耐心,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必然会有收获。记得1964年发行的特67“石油工业”邮票一套5枚,我收集到了前4枚,却苦苦找不到第5枚面值20分的,那时20分就算是高面值邮票了,也确实不容易找到。直到我工作了近二十年,一个偶然机会,在院子的垃圾站旁见到几个小孩子正在翻弄着一堆旧信封,我也蹲下去看个究竟,真没想到,其中正有这枚邮票,品相还非常好!我兴奋极了,立即许诺用玩具和孩子们交换这些信封。找它找了三十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把玩欣赏着这套好不容易配齐了的邮票,心中的喜悦之情,真是常人难以体味到的。在我收藏的信销票中,像一些大套的《黄山》《齐白石作品选》《奔马》《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都是靠着自己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努力和追求,才逐步收集全的。

  到如今,现代通讯发达了,人们也极少买邮票寄信了,信销票根本就收集不到了。我觉得,邮票不用于通信领域,大多进入了集邮者的邮册,或者在邮市上进行炒作,这基本上脱离了邮票作为邮资凭证这个最基本的功能。要想收齐一套信销票,已经很难。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番禺弘扬奥运精神活跃集邮文化(新华网广州)
下一篇:活动使协会日见生机(中国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