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捡起一串陈事谈投资——浪漫的投资

[日期:2007-12-03] 来源:北京邮声   作者:陈秀东 [字体: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市场有冷热、就有涨跌。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冷热、涨跌有点像人的生老病死。死人不知道自己死了,知道的人悲伤而哀悼。行情也不知道自己有涨跌、冷热转换,急得知道的人发脾气、乱来!   

 

与邮相关的人,许多认可邮是微型艺术,却不是认可就身体力行实践。问题是,口是心非、游离在是与非之间,不一定能获平均值。行情这东西,实在不是种庄稼,春种秋收,这么固定。而要利益最大化,却又不是如赶集市。看到网上那些哀嚎的声音,估计是心理准备不足的反映。虽然,参与邮市投资之人,年龄上有老中青,但是认识市场规律,邮票的价值,也不像年龄那么分明,是以谁的努力大小而论。这是软实力问题。虽然,我也做得不好,却还是要问:邮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轮大过一轮的行情三次,原来在面值附近的邮票,至使经过此前的邮灾,也还是涨得不少,在邮市听到的都是赔钱的声音,听上去市场比张子强还可怕:要么是怕露富叫穷:要么是为了扰乱心智;要么是——为了浪漫一下!   

 

经过长时间的咀嚼,我似乎获得一点依据。即在上一轮行情结束,新一轮行情成为事实以前,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新一轮行情会到来的。直到成为事实,一天天印证自已判断错误,又延误了时机:直到终于看明白行情是真进入时,行情又变了味。这是因为,一些人的意识里,是将上涨才视为行情,而将大底时视为风险,就将行情孤立起来了。这些人的思想大都很活跃,甚至到了奸诈的程度。想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废事,惟独不想那丁点正事。   

 

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又大都是对的。为什么又这样出尔反尔说嘞?因为,发生新的行情,其起步价通常比上一轮行情的结束价低许多口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不将这低许多的条件视为机会,而是相反。这样的账有时真的没法算!由于太专注于眼前,缺乏前瞻性,因小失大,连市场总趋势是由低而高都弄不明白。是的,本轮行情在2002年到底后的起步价,虽说比过去任何一次行情的起步价都低,究竟是永远无行情的信号嘞,还是别的信号?结论自己做吧。   

 

回过头来说,邮既然穿的是艺术的华服,就要有艺术的观念。别号也不少:如“经济的载体”、“文化的载体”、“文物的载体”、“文献的载体”等,绝非空穴来风。由此,让人想起一句老话:“物以稀为贵”。但邮票作为一种印刷物存世流传,又不绝对以计量为依据。在“物以稀为贵”的前堤下,还受是否是经典、精品、大题材限制。在这些名下,发行量与存世量、尤其是存世量比发行量、或流通量大小是决定邮票价值走向最基本的因素。如《梅兰芳舞台艺术》就比“黄山”、“菊花”、“牡丹”等更突出:“金猴”就比“双加字”、“爱科学”、“山茶花”、“留园”、“四五计划”等更突出。由于邮票价值的三位一体性,还有一个大题材对邮票的价值也起着作用。譬如人所共知的“文”字邮票,许多人说“文”字邮票就是大红大紫,没有特色,这些人却忽视了,此大红大紫本身就是著名的时代特色。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已经成了中国最文物的邮票。   

 

邮票中还有一种大题材,生来就是贵族命,无需谁认不认可,只需瓜熟蒂落加以确认。此有点象社会上的事实婚姻。这也是这个题材之所以牛气的原因:是任何正常发行品的增值都难望其项背的品种——它们就是“未发行”品。邮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有价值的品种,叫潜力品种。它们的价值就象它们的别名一样隐蔽。所谓潜力品种,就是它们在世的存在,既不象经典那样显,也不象“未发行”品那样明确。它们的独特性就在它们身上潜伏着。如1997年发掘出来的“五拼图”。由于设计中绘制的图案,在制版中制成,印刷出来就成了我们都看到的这样。这种邮票的发掘,既是考邮识,又是考有心,还有集邮升华、邮市深入发展的顺理成章。因为,不论是要提升价值,还是集邮上挡次,都需要既有说服力又有打动人的特性,否则,拿什么来让人掏腰包?!而这也是集邮的真正乐趣所在。而邮这个方寸,如果千篇一律,倒失去了许多丰富。   

 

从编年票发行起,在发行量大的背景下,也出了几款有趣的品种。如“夜明珠”、xklxk2邮资信卡中的“邮资已付”文字代替数值,至今也未引起应有重视,有待进一步宣传和介绍。时下,邮市与股市比,虽然人气不足,但至少邮市在社会涨声一片中,是一个没有风险的避风港,必然会成为一些人的候选市场。因此,虽然一些人说着邮市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有安全,就足以变成一个吸引人的大磁场。所以,笔者对邮市并不悲观。越是如此,前途越光明,信心越足。就是在此相对冷清中,不知人们看到没有,在关注邮市的暗流中,己经启程之人、或准备启程之人,尤如北京上下班高峰时各条马路上的车流朝邮市方向拥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简析当今我国邮市资金(北京邮声)
下一篇:底部迹象明显介入莫失时机(一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