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收藏与内心和谐(大江南收藏)

[日期:2007-12-06]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康国文 [字体: ]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说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于是便有一位大学教授在《如何做到“内心和谐”》的博文中继而阐述说:“要做到内心和谐绝非易事。最要紧的,是通过修身养性、抑制贪欲、忘却自我三部曲来实现。”我深深地被“修身养性”、“抑制贪欲”、“忘却自我”三个短语吸引,难道这不同样是收藏者的心灵追求目标?   

 

收藏有陶情怡性之功能,久为世人所认可。把短暂的业余时间,分配出一丝一缕给收藏爱好,便开阔了在科学领域的视野,便丰富了人文领域的知识,便促进了智力的发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灵性精神是健康人类缺一不可的精神要素,通过收藏的过程,开发大脑的认知功能,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感性经脸,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一定可以促进人内心的发展;通过欣赏藏品、参与创作,使收藏者满足了天性心灵的需要,回归自然状态下的心灵生活,甚至可以用感觉支配身心和灵魂,这也可能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收藏能够让人正确对待物质欲望。衣食住行,牵之民生,能否满足,关乎生活质量。而收藏爱好首先就告诉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为了满足收藏、欣赏、活动的需要,甚至可以激发起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但收藏爱好也会告诉我们:收藏领域是广阔而无止境的,谁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去追求不切实际的物质。于是收藏者便在恬淡的集藏氛围中以追求而快乐、以拥有而幸福,但绝不以未拥有而沮丧、绝不会丧心病狂地去追求,美德便由此而升华。   

 

收藏可以成为一种忘却自我的精神寄托。忘却自我实际上是灵魂与肉体达到一种极为和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精神、肉体都极端喜悦,可以忘记小我乃至周遭的一切。有了这份精神寄托,收藏者的生命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充实。很多人都曾写过文章,坦承在收藏中“忘掉了世俗的一切,抛弃了心灵的牵累,洗尽了自我和情欲,修出了超然脱俗的胸怀”。“荡胸生层云”,不正是心灵追求的极限之一?   

 

“修身养性”、“抑制贪欲”、“忘却自我”,调整了收藏者的内心平衡,让收藏者恬淡自如心平气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浪大化不喜不惧。以此心态参与收藏活动,自然容易达致内心和谐!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回调难避免市场仍稳固(许明罡)
下一篇:提几点改进意见(中国集邮报)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