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目晚8点,一尘网举办《中国集邮报》读者交流会,本报总编辑老蔡与广大读者在网上对话,共同探讨集邮事业发展的话题。
寄语《中国集邮报》
金陵邮客:这样的渠道和桥梁能让群众的呼声更具影响力!
无终始:希望《中国集邮报》真正多为集邮者的利益考虑,做集邮者的喉舌。
戴初:《中国集邮报》在业内也算是块大牌子了吧,能到“草根儿”性质的一尘网来和邮友对话沟通也是一种进步。
小曹:建议《中国集邮报》每期设立一个与国家邮政部门沟通对话的专栏,搭建一个广大邮人与国家邮政联系的桥梁。该栏目的设置相信会符合各方面的利益需求,会是贵报的一大看点。
钟汝民:《中国集邮报》是我很喜欢的一张报纸,可以说和我的集邮情结交织在一起,我也非常希望它和集邮活动一样能够再创辉煌。
黄兴跃:只有把中国的集邮推向新的高潮,市场才有希望,《中国集邮报》也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活。
汤成光:你认为推广《中国集邮报》和维护集邮人权益哪个更重要?
老蔡:同样重要!但首先是要维护集邮者权益,没有了集邮者,报纸办了也就没有意义!办好报纸是我的职责,从报纸创办的第一天起,就是我们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也就是说是可爱的集邮者订阅报纸、广告客户登广告养活了我们!
我们必须为读者服务——这不是口号,是我们生存的法则!
DXK:无论今晚的发言,观点正确与否,都是对《中国集邮报》的信任和希望,只要您的报纸站在集邮者的立场,贴近读者的利益,今晚的热烈发言,就是对贵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忧思邮市现状
常来常往:2006年邮政部门承诺新邮“预订和零售并举”和“过发行期销毁”。如何理解“预订和零售并举”中的“零售”?承诺中解释:“要把除预订需求以外的其他多样化的需求全部在零售方式里消化”,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的渠道是“营业窗口”。而时至今日,“营业窗口”形同虚设。预订全年票是一种收集方式,有选择地收集需要的新邮也是一种收集方式。“营业窗口”形同虚设,剥夺了后一种收集方式,因此有许多集邮者只能放弃收集。许多人中断了收集,然后就默默退出了集邮,尤其是边远地区、中小城市的邮人。
看看京沪市场上源于邮政部门的一包包、一箱箱新邮,谁会相信新邮预订挤干了水分?新邮被暴炒,价格上蹿下跳。
何敬潮:邮市上整包、整箱、整件的邮票和小型张是如何出来的,不要说这不关国家邮政部门的事,最少也是监管不严。.406文件公布至今,为何很多邮局依然千方百计阻挠用户自带邮票寄包裹,国家邮政部门不要说一点都不知道。
上善若水:去年出台了“预订和零售并举”的政策,已经快到一年了,但结果如何?“零售”呢?最终还不是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吗?为什么要人为制造新邮稀缺?为什么窗口买不到,而市场整包的、整版的、整封的、百版连号的比比皆是?2007年据说要采取“实名预订”,反问一下,现在市场的那些“整包的、整版的、整封的、百版连号的”邮票就是因为没有实行实名制预订而产生吗?到底是技术上不能解决,还是为了小集团利益而不能解决呢?
艺海:“奥运”等极限片现在价格很高,是设计得优秀吸引人还是有庄家炒作呢?
老蔡:如今的市场有一种现象:好像不恶炒就突出不了一个东西的价值。于是市场流行热炒,也就有人欢笑有人哭,像赌博似的很害人!
艺海:作为邮票收藏爱好者,首先以收藏为增知、增乐为主。无意的增值将会更加快乐。收藏快乐是我的追求。
亟待公布销毁清单
汤成光:国家邮政局应该公布1992年以来发行的编年邮票、小型张每一套销毁的具体明细清单。
钟汝民:公布销毁清单会扩大邮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会对打折票价位的提升有好处,会重树集邮者和投资者对新邮的信心。
asdfasdfasdf:强烈要求国家邮政局及时公布历次邮票销毁清单!强烈要求全面恢复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使用功能!强烈要求恢复纪特邮票邮政窗口销售方式!
大龙:邮政部门应当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邮票敞开供应问题,让广大集邮者能够买到面值发行的新邮。二是解决邮票使用问题,邮票发行首先是为了使用,然后才是收藏。做好了这两个工作,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山西邮人: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使用起来怎么那么难,不是被分成通信和集邮用,就是在我们寄大量信件和包裹时要出示购买邮票的证明或是等待辨伪,有的干脆就不让贴用。愿邮政部门真正能服务老百姓、服务邮人。
荷叶:一定要预订2007年新邮!有以下理由:2008年中国即将举办奥运会,邮政部门会采取措施解决邮票打折问题。邮政改制已经起步,也一定会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老蔡:是否订2007年新邮,全看自己的感觉。但我认为不要炒作新邮,不要囤积新邮,不要过度关注新邮的涨与跌!
结束语
吴庭欣(湖北省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集邮报》联合一尘网举办读者交流会这种形式非常新颖,把网络和报纸的优势更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杨先龙与我特表示感谢与祝贺!
《中国集邮报》应努力办成全国集邮者之家,充分反映集邮者的利益,维护集邮爱好者的权利,这与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是一致的,报纸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
《中国集邮报》不能离开全国的广大集邮者,如脱离集邮爱好者,必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望《中国集邮报》类似的活动要继续下去,杨先龙和我是你们忠实的支持者!
一尘:今晚《中国集邮报》读者交流会,人气高涨,参与者众。截至晚11点,跟帖超过40页,点击率17000多次。我为中国集邮能有这么多热心的邮友在支撑、在努力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