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逛公园,见到不少玩花卉盆景的花友,玩石头的石友,还有鱼市的鱼友……其乐融融,好不羡慕,而我们集邮者却没有了这样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享受不到这样的乐趣。 按说集邮在社会上仍是第一大爱好,仍有几百万邮迷固守着这一方乐土。但他们大多的交往在信中、在网上,而很少有机会面对面自然交流。原因是缺少一个开放的平台,缺少形如上个世纪80年代那种自发的小邮市。
先前的小邮市可谓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这么一个属于邮迷的“自留地”。一到节假日,一到新邮首发日,邮人们便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谈邮论票,交流互助。上级的集邮政策和发行信息很快传播开来,各级地方的集邮活动、邮展情况很快便知晓,邮品的价位和起伏能第一时间掌握,一些集邮花絮、故事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笔者的集邮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里听到了若干有趣的集邮故事,学到了好多集邮知识,结交了不少集邮朋友。在这个小天地里,有资深可敬的老集邮者,有精于市道的邮商邮贩,有知道发行内幕的邮政人员,更有热心的各色邮友。这些在当初都是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在这里可以吸取好多集邮营养。
小邮市对邮人的帮助是极大的,不仅是邮品买卖交流场所,更重要的是邮人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的园地。好多集邮者习惯过这种节假日逛邮市的日子,一时间成了他们真切而快乐的集邮生活,现在想来仍有滋有味。
可惜,后来在炒作的冲击下这种不起眼的小邮市自生自灭了,而且从理论上也被否定了。如今甚至连增值也羞于谈论了,显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让炒作给闹怕了。其实,应该把小邮市和炒作的邮市区别开来,它们的性质、结构、内容和服务对象都不同。小邮市是一种近乎休闲的、自然的、平淡的交流场所;而炒市是一种繁杂的闹市。集邮者需要和谐的小邮市,需要真正售余补缺的交流园地,不需要“狼烟四起”的炒作邮市,不需要那种虚假繁荣的吵吵闹闹。
其实,集邮者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有这么一个去处,哪怕是公园一角,市场一隅,就很知足,就能营造一方集邮小天地,就能把自己的集邮生活打理好,就能把这项对社会有益的集邮活动进行下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