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2007年,邮票市场与热闹非凡的的股票市场相比显得较为冷清,但投资者对于邮票这个投资工具的重视程度却在日益增强,不然也不会出现“鸟巢”小型张、“嫦娥”小版票等涨幅不下500%的超级品种,这无疑提高了市场的吸引力。
一年以来,投资邮票的滋味可谓五味杂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2007年邮市之关键点,或许为2008年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2003年小版张成争议对象
2003年小版张在2007年可说是大放异彩,几乎所有品种的价格都长出上市以来的新高,甚至一度出现价格超过200元的品种,百元俱乐部的成员也在增加,成为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亮点,但却在市场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其焦点在于买卖价格差距较大,从而对其真正的市场价值产生了某种怀疑。这种疑问并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因为价差大就意味着其真正的市场价值难以有效地体现出来,阻碍了正常的交易行为。
二、“长征”本册无人喝彩
一个有疑问的品种一旦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一般来说都将有所动作,“长征”本册却是一个例外。其售价为70元,某些投资者曾经整箱(每箱20本)地购买,期望日后能够带来不错的收益;然而,在“长征”本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收录之后却并无动作,市场价格始终低于70元,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笔者以为,其价值的挖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为关键的是看谁的耐心更为持久。
三、“庚申年”票尽显马太效应
2007年邮票市场的走势虽然显得相对平淡,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中没有任何亮点可言,“庚申年”票的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就是一件令人非常高兴的事情。如果说集邮者对于邮票市场还有什么牵挂的话,恐怕与“庚申年”票的存在以及其价格的持续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 “庚申年”票是新中国邮票中的标志性品种之一,为集邮者和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财富。2007年年初,“庚申年”票的市场价格为2500元,到了年底就稳步走高至3600元,上涨了1100元,不断将自己所保持的世界性升值记录刷新;不愧为市场上的中流砥柱,使其马太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临近2008年的前夕,又从市场传来最新消息:“庚申年”票更出现了3800元以上的成交价,距离4000元的重要关口已是近在咫尺,从而成为2007年邮票市场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四、预订新邮异常火爆
新邮预订已经成为集邮者获得新邮平均收益的良好渠道。继2006年邮票年册的价格居高不下之后,2007年邮票年册的走势也同样不错,其市场价格曾经一度达到了204元,成为10多年以来价格首次超过200元的邮票年册;由于市场货源的增多,现回落至190元,成交尚可。
排队,这个计划经济时代最为常见的购物方式,在2007年出现在邮票市场上,2008年新邮预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火爆,超出绝大多数集邮者的所料,成为多年难得一见的风景。
五、“福娃”片暴跌暴涨
与北京奥运题材沾边的邮资票品都是投资者重点跟踪的目标,而小规格的“福娃”片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投资者狂热追逐的对象,但盲目跟风的结果就是败走麦城,成为新邮大战中的一个失意者,为投资者上了一堂极为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福娃”片从最高点的130元快速暴跌至9元,在市场上激起了千层浪,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内对市场的走势产生了扭转性的作用。尽管“福娃”片在高位牢牢地套住了众多投资者,但大家对于它的热情依旧,2008年的前夜更是一举突破了30元,再次创出反弹以来的新高,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前沿品种。
六、邮资封片暗流涌动
虽然从整体讲邮资封片在2007年并没有出现令人惊喜的行情,但也不乏法律”、“长征”、“傅抱石”、“中巴”、“教育”等强势品种,其中“长征”邮资片整包的价格曾一度挑战万元大关,市场反映不错。临近岁末,“南极”、“民航”等老的邮资封也开始成为资金暗中吸纳的对象,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升幅100%,让投资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中国邮政于2008年1月1日发行了JF89“民革”邮资封,其发行量只有65万枚,比2007年发行的最后一套邮资封JF88“博物馆”还要低55万枚,下降幅度高达45%以上,具有发行量与题材上的双重优势。
七、新邮价格让人感到茫然
新邮之所以让投资者感到茫然,原因是其价格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而2007年11月份上市的“嫦娥”小版票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极短的时间之内就突破了100元大关,最高达到122元,飙升800%以上,成为目前市场上少有的价格能够超过100元的小版票,这种令人称奇的表现,即使是2003年小版张也甘拜下风。
“鸟巢”小型张是2007年所发邮票中的重头戏,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枚五边形邮票。12月24日,其最高价格上升至43.5元,再度创出新高,使之成为编年小型张板块中价格最高的品种,2007年极其火爆的新邮定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