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酒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古人就已用麦酿酒,而且在二千多年后出土时还醇美芬馨扑鼻。
酒除了人们日常饮用外,还成了文人雅士、诗人、艺术家以及革命家抒情之物,其中有的还蕴含着感人的史实,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因而在邮票上也有所体现。例如:
大诗人李白常常诗随酒出,是以酒抒情的高手,素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他的《月下独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他在污浊的现实中,只能与明月和影子相伴,借酒消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755年,安徽泾县名士汪伦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应邀而至,席间,汪伦笑对李白说:.“桃花者,潭水名称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酒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罢大笑,两人开怀畅饮,临别时,百姓闻讯赶来,立岸踏歌相送,李白为盛情感动,作《赠汪伦》诗(TP21-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杜甫的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用十个字,就概括了封建社会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令人叫绝。
开豪放词派先河的大文豪苏轼,醉酒后写了一首抒情的《水调歌头》,特意在“小序”中点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流传至今。《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邮票《横槊赋诗》(1994-17-1),取材于《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说的是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长江上巡视水寨后、在大宴文武百官时乘着酒兴赋诗一首——《短歌行》,脍炙人口的佳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由此而生,成了千百年来老年人的座右铭。而《短歌行》开首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在滕王阁重修竣工之日,洪州都督阎伯与在阁上举行盛大酒宴。诗人王勃年少气盛,面对美酒佳景,即席对客挥毫,撰《滕王阁序》,成千古美谈,滕王阁也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驰名中外。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了千古名句。
“霸王别姬”(纪94-4),写项羽该下被围,在“四面楚歌”声中,和虞姬在帐中饮闷酒,面对美人虞姬,战马乌骓,不禁慷慨而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用若何?”
“蒋干盗书”(1992-9)源于《三国演义》第45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写吴军主帅周瑜识破故友蒋干为曹操作说客而来,特意大摆宴席,狂饮佯醉,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从而上演了“蒋干盗书”,曹操中计,杀了自家水军二头目蔡瑁、张允一幕。
“陶渊明”邮票(1994-9-1)图上有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一生共写了20首《饮酒》诗,其中第5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赞这句最有妙处——融情入景,笔触优美,一下就使人领悟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人生态度,自古至今为人们交口称赞。
又据史书记载:晋穆帝永和九年(分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至亲好友到兰亭春游,在水边野餐,饮酒作诗。有人将这次大家写的37首诗结成一集,名《兰亭集序》,并请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命笔,一气呵成。《傅抱石作品选·山阴道上图》(1994-14-6)就取材于这个故事,画上描绘了王羲之和三位朋友去山阴兰亭赴会时的情态。
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文7-14).创作于“四一二”大屠杀的前夕。毛泽东眼见革命在右倾机会主义者的领导下,要像巨轮触礁了,而正确意见不被采纳,心情十分沉重。但他不绝望,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登临眺望黄鹤楼头,酒后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因此创作了这首词,勾勒出诗人酒后雄浑高华的境界、崇高抱负与激情。读罢此词,时代的风云就生动地浮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