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放慢脚步理性前进(余靖静)

[日期:2008-01-20]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余靖静 [字体: ]

    刚刚过去的2007年被称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调整年”。经历了2005年前的“高热”与2006年后的“偏冷”,这一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有意识地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希望走得更为稳健。   

 

2003年前后突然“发力”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其发展的“超速度”曾令业内惊喜。而“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2006年后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作品接近半数流拍、价格连续下跌、买家迟疑观望等现象屡见不鲜。   

 

到了2007年,“理性”成为买家、卖家共同的关键词。一位在西泠印社2007秋拍现场的藏家表示:“我们现在也是要选择好的、经得住考验的精品。不像2003年、2004年那会儿,只要是书画,不管好的差的,只要是名家的大家都会买,从几千元一直叫到几十万。”2007西泠秋拍的总成交额2.52亿元、成交率81%,成绩与以往相比并不出色,西泠印社下属的拍卖公司宣传出版部主任胡西林对此表示,尽管不算理想,但公司推崇的古代书画得到投资者的进一步认可,“总体而言,现在的投资者已经越来越成熟,也愈来愈理性,艺术品拍卖市场将会进入理性、健康阶段。”   

 

而针对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拍卖场次密集,拍品繁多,重复上拍率高,个别拍卖公司知假拍假、雇托儿哄抬画价、假拍等违背市场规律等情况,行业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化解市场风险。   

 

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田宇原表示,原本认为西方艺术市场非常繁荣离不开专门的交易法、商法之类,但通过了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行业自律。在加强管理的同时,2006年年底,浙江成立了全国首家艺术品行业协会,希望能加强诚信、维护诚信。   

 

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副会长周岳平说,我接触过许多的理论家、经营者,都渴望一个健康、繁荣、有序的艺术市场的到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10来年波浪式的发展,近两年进入盘整期,更多的学者、机构都在研究这个市场,给出建议,更多的经营业态包括一些金融机构也在逐步进入艺术投资理财领域,都是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迹象。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庚申猴”唱响200(江南客)
下一篇:2008邮币卡有哪些热点(宝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