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爱好者而言,捡漏是值得高兴的事,笔者前段时间却因捡漏走了眼,交了学费。前车之鉴披露于此,以免同好再上当。
周六上午,我照例来到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在一个卖旧书杂货的摊位前,我拿起一本纸币册,里面夹着几张三版币和粮票。其中一套1955年广东流动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这是一套价值不下千元的珍贵粮票,全套5枚,面额分别是4两、0.5斤、1斤、5斤、10斤,图案均为两位戴头巾的妇女喜洋洋地抱着稻子。我不露声色地将这几枚粮票从册子中取出,还特意看了看背面。品相不错,看来捡漏的机会来了,于是我便问价。卖者说,这套粮票十分难得,特别是那枚十斤的,每枚200元,全套1000元,不单卖。我知道这套粮票中那枚十斤的是“筋票”,单这一枚也得值千余元。于是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800元成交。
回到家里,我马上打电话给在粮票收藏方面颇有成就的秦友,他听完我的话,认真地说,先看看那枚十斤的筋票吧,如没做手脚当可喜可贺。我拿起十斤的筋票仔细一看,果真看出了破绽。这其实是用一斤面额的粮票改刻后冒充珍稀粮票的赝品。这种伪品因粮票本身是真的,从纸张方面无法识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具体方法是:用一斤面额的粮票为蓝本,因其底色为白色,故先漂成蓝色,然后改刻。改刻时去掉票面的“壹”字,包括四个角上的“壹”字,再印上从十斤的筋票上复制的“拾”字。这样,一枚普通粮票摇身一变成了珍品。其实仔细看看,赝品“拾”字下的底色和其他的底色明显不同,四个角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捡漏不成反而上当,成了又一个牺牲品。尽管如此,我还是把那枚赝品放在票册子里,随时翻看,提醒自己。 (来源:合肥晚报)
周六上午,我照例来到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在一个卖旧书杂货的摊位前,我拿起一本纸币册,里面夹着几张三版币和粮票。其中一套1955年广东流动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这是一套价值不下千元的珍贵粮票,全套5枚,面额分别是4两、0.5斤、1斤、5斤、10斤,图案均为两位戴头巾的妇女喜洋洋地抱着稻子。我不露声色地将这几枚粮票从册子中取出,还特意看了看背面。品相不错,看来捡漏的机会来了,于是我便问价。卖者说,这套粮票十分难得,特别是那枚十斤的,每枚200元,全套1000元,不单卖。我知道这套粮票中那枚十斤的是“筋票”,单这一枚也得值千余元。于是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800元成交。
回到家里,我马上打电话给在粮票收藏方面颇有成就的秦友,他听完我的话,认真地说,先看看那枚十斤的筋票吧,如没做手脚当可喜可贺。我拿起十斤的筋票仔细一看,果真看出了破绽。这其实是用一斤面额的粮票改刻后冒充珍稀粮票的赝品。这种伪品因粮票本身是真的,从纸张方面无法识别,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具体方法是:用一斤面额的粮票为蓝本,因其底色为白色,故先漂成蓝色,然后改刻。改刻时去掉票面的“壹”字,包括四个角上的“壹”字,再印上从十斤的筋票上复制的“拾”字。这样,一枚普通粮票摇身一变成了珍品。其实仔细看看,赝品“拾”字下的底色和其他的底色明显不同,四个角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捡漏不成反而上当,成了又一个牺牲品。尽管如此,我还是把那枚赝品放在票册子里,随时翻看,提醒自己。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