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可“藏”并非可“投”(大江南收藏)

[日期:2008-01-22]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羽南 [字体: ]

    在集邮圈,不少参与者把“收藏”与“投资”等同起来,认为凡是可“藏”者,就有它升值的潜力。理论上讲,有需,有求,自然也就有价。但实际并非如此。上世纪80年代生肖邮票发行之初,有一款生肖邮票瓷盘,价格在百元左右。由于制作精美,又有个“邮”字夹在其中,吸引了不少收藏者。单纯从“藏”的角度,这款瓷盘有文化价值,也有欣赏价值。但如果说投资价值,就勉为其难了。瓷盘的价格,在当时,相当于15版“庚申猴”,放到现在,总价值在420万元附近。而这款生肖邮票瓷盘,20多年过去,满打满算,也不过千元左右。   

 

可“藏”并非可“投”,在集邮界,这类集邮品,俯拾皆是。至少最近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品并限量发行的“奥运中国年”,当归于此类。收藏角度,它将中国生肖文化与奥林匹克视觉元素相融合,巧妙地变“Olympic Games 12个字母为12生肖,并配以奥运五环之色,是奥运集藏品设计的一个创新,也是一个突破。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坐拥一册,美不可言。但如果说它投资价值会因奥运激情而涌动,因奥运狂热而精彩,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我们听到的所有宣传,如“中国作为奥运会东道主首次发行的奥运与生肖贺岁邮品”,如“使奥林匹克运动会英文名称首次成为邮票的主元素”,如“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云纹饰”等等,指的并不是邮票本身,而是邮票之外的附票。附票和主票是有严格区别的,它的价值,体现在是否为“邮资凭证”上。“奥运中国年”的主票,是2006年发行,面值80分的个性化邮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它的附票,才是“流畅的彩色线条灵动表现”12生肖图案。无论制作方冠以“奥运中国年”什么样的名称,它的“个性化”性质是无法改变的。

 

    其次,“奥运中国年”的制作单位是中国集邮总公司,而不是国家邮政局。这中间,就有一个赢利与非赢利的根本区别。个性化邮票当然是邮票,但它是可开发附加值的邮票。而凡列入发行计划的邮票,就不存在这种“附加”功能。个性化邮票是邮政流通领域之外的商业邮票,虽然它也可以在邮政领域流通,但它的更大价值,是“商业开发”的价值,而不是“邮资凭证”的价值。事实上,新推出的“奥运中国年”系列,就有大本册套装、大本票等多种产品,其中大本册套装内,含大本册和12枚邮票卷装;大本册含邮票26版,其中24版为12生肖邮票大版张,另两版为12生肖大全张,邮票总数多达264枚,按面值80分计,就有211.20元。如果再加上附加值,零售到市场,价格还要翻番。   

 

客观地说,“奥运中国年”是因奥运而飞舞的邮品,它的收藏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当2008北京奥运五环旗缓缓落下,当“后奥运经济”不可避免出现,它的收藏价值,也会随奥运激情和热情的消退而消退。在这种情况下,类似“奥运中国年”这样高附加值的集藏品,收藏价值虽然不会缺失,但投资价值却要大打折扣。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金价屡创新高币市环境向好(大江南收藏)
下一篇:大盘保持强势盘整“三板块”成交活跃(谢元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