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前后,笔者都会为单位会员装插邮册,这一干就是16年,每年亲手装插的邮册多则上百本,少则50余本,近年来一般保持在70本左右。看了《中国集邮报》上“邮册应为过桥、边纸留位”的邮人建议,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经验与体会,我以为,按照现实情况,此建议极有可能是邮人的一厢情愿,苛求邮册为过桥、边纸留位还不太现实。
一、按照新邮的发行政策和销售办法,邮票是破版下发到集邮营业柜台的,此时邮局全张早已经过了加工和处理,目前一般是按单套票和四方连的形式配送下发,集邮者领到手中的邮票基本上是“裸”票,很少能见到过桥和边纸,甚至带厂铭的四方连都比较罕见,对于普通集邮者而言,过桥、边纸基本成为了无米之炊,无水之源,倘若邮册为过桥、边纸留位那也只是虚位,不仅显得突兀,也很不实用。
二、近年来邮局全张含有了更多精美的过桥、边纸,尤其是2007年邮票全张,无疑为集邮者提供了更多的组集信息和素材,但是过桥、边纸在每个全张中也是有数的,它多则对应20枚邮票,少则也要对应10枚左右的邮票,僧多粥少,究竟分给谁合适?由于过桥、边纸的缺失,空着的留位一定会显得多余和难看。加之过桥、边纸由于破版撕法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倘若邮册为过桥、边纸留位,可能会五花八门,既不统一又不美观。由于受众面小,厂家批量生产这样的邮册也不太可能。
是否就没有办法呢?办法还是有的,在实际操作中,过桥、边纸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遇见,笔者会为会员尽可能地予以保留,邮册没有留位,就采用叠加的方式装配于邮册,随机下发到会员手中,这样或许就解决了邮册没有为过桥、边纸留位与过桥、边纸粥少僧多的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