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协会的理事,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说它是荣誉,是因为理事职务既没有像评定职称那样的程序,也与薪金级别没有任何关系,对集邮者而言,它是集邮活动的一种经历。但因为“理事要理事”,所以,邮协的理事更多的是责任与义务。
集邮队伍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军区司令员在一个基层邮协里可以是一个普通会员,而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许因为他是著名集邮家而成为邮协理事甚至副会长什么的。各行各业的人,不同性别与年龄层次,都可以成为邮协的理事。这就注定,不同的理事,要理不同的事。
所谓不同的理事,有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在邮协外本职工作的不同;二是在邮协内理事位置的不同。笔者认为,他只要是集邮协会的理事,就一定是爱好集邮活动或从事集邮事业。不同的本职工作,常常能够对集邮活动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作用。例如,外交部的领导担任了全国集邮联的理事,就能够在我国举办世界邮展时,处理各种涉外事务时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央电视台某位专家理事,也可以在电视台相关栏目中对宣传集邮活动起到作用;一位教育工作者理事,则可以在他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宣传集邮活动;如此等等。邮协内理事位置也可能不同,常务理事的责任重于普通理事,理应多为邮协出力。地市邮协理事、省级邮协理事和全国集邮联理事,都是理事,但后者的位置要高些,理事的着眼点要远一些,理的事也应大一些。
集邮协会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理事是关键。凡邮协理事,都是当地的集邮骨干。只要他们理事了,集邮活动就能够有起色,就能带动一个庞大的集邮群体。南京市集邮协会,绝大多数理事都在认真理事。南京夫子庙邮市的每月一期的集邮沙龙活动,就是由沙庆禄理事主持的,数年来坚持不懈,受到南京市邮人的交口称赞;杨仲钦理事主持《金陵邮坛》邮刊的编辑工作已经25年,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刊物水平不断提高;杨福才理事是江苏省老干部邮协和邮资封片研究会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这两个集邮组织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祝羽理事是某研究所基层邮协负责人,在他的努力下,协会成员逐年增多,他领导的基层邮协现有会员已达到270多人;杨桂松理事是一名警官,他编组的邮集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邮展,为江苏省赢得荣誉;老集邮家朱遵筏邮品、邮识俱丰,他在编辑《江苏集邮》和《金陵邮坛》的相关稿件时总是特别认真……。一样的理事,理不一样的事,从而使集邮协会的工作在方方面面都显得相当出色。
以前称集邮协会的建设为“建家”活动,其实理事就是在这个家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理事,理不同的事,也说明理事要尽其所能,为了集邮活动这个共同的目标,发挥好理事每个人自身具有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