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集邮者在邮票首发日制作首日封,是很犯难的问题。一般在大城市,交寄制作好的首日封还比较好,但是也必须要在城市的中心邮局,比如办理回执、国际挂号,基本都有此业务,也基本都懂此业务。但是如果到了城市周边的小邮局,或是到了地县一级的邮局,办理起业务来就显得很难。
比如说要办理回执,可能就没有,或是不懂如何办理;要贴邮票,比如要贴成套的多枚邮票,营业员可能就规定多枚票要贴在信封背面。试想,邮票贴在信封背面了,还怎么反映集邮信息呢?特别是遇到发行小型张,或是小版张邮票,集邮者如果要邮寄一个整版票首日封,或是小型张封,有的地方就会要求必须撕掉邮票的边纸才能邮寄,搞得集邮者哭笑不得。还有盖原地戳,邮局可能就会说邮政戳是收寄给据邮件的,一般平信不能盖戳,必须要投入马路上的邮筒中。试想,集邮者费劲周折跑到当地,就是为了盖那个固定的戳,邮局不能盖,该有多失望。而且邮政戳就是用来销邮票的,为什么又不能盖呢?邮政也没有规定不能盖平信呀?况且,由于盖戳水平参差不齐,集邮者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戳,都想让邮政营业员把戳盖漂亮点。一旦投入马路上的邮筒,盖的戳是可想而知的,许多集邮者都为此烦恼。还有挂号条的粘贴位置,也应该灵活掌握,把集邮与规则相接合,从而达到和谐统一。还有的地方干脆来个盖戳收费,即使这样,集邮者也会愿意,因为他们为了制作首日封,是不惜代价的。
还有,在邮票设计上,是否应该考虑到集邮的需要呢?因为我们发行的JT邮票,就是为了集邮需要的,它的大小、版式,都要与邮政的规定相结合,否则,集邮者在使用时,就会与邮政规则相背离,造成邮票不能使用的尴尬局面,也给集邮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正因为集邮者大量使用了JT邮票,才能发挥邮票的本质属性,才形成了供求关系以及对邮政经济的刺激。
再就是,邮政营业人员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应对邮政所开办的一切业务,不能出现什么不懂、不知道、不会的情况。集邮的发展,是邮政经营和盈利的一部分,既然是自己的自身业务和利益范围,邮政就应该做好配套的服务工作。